“学困生”的成长

时间:2022-02-17 02:19:23

“学困生”的成长

“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一般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学困生”的成长指日可待。

一、以爱温暖心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用爱去呵护他们、去包容他们、去感化他们、去支持他们,一视同仁,没有偏爱,用心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

二、用心发现优点

“学困生”一般很没自信,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困生”找到并放大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备课时,要给“学困生”准备适合他们能力的习题;在批改作业时,尤其要细心,最好是面批和一对一地进行作业评讲;课后多作辅导,设计更多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课题活动。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收获成功的喜悦,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班风是“学困生”转化的土壤。在班里,我推行了“二、三、一”帮扶小组,就是两个优等生带动三个中等生,帮助一个“学困生”,在全班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可亲,老师的呵护。除此之外,我还号召全班同学和全体任课教师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逐渐改变孤僻、自私、任性的缺点,养成热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建立适合他们的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树立他们战胜自我的信念。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摆脱消极、畏难惧难情绪的困扰,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联合所有任课教师相信“学困生”会转变好,且一定能转变好,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这些学生。让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舆论成为他们转化的力量源泉,教育其他同学爱护尊重他们,不讽刺、不挖苦,使得同学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帮扶小组的帮助下,为“学困生”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给予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尊严,树立自信。

四、了解学困原因,凝聚教育力量

据了解,“学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智力不足,有的是勤奋不够,有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是承受着心理的压力等。有的“学困生”智商很高,但成绩却不理想,如我班的一个男生,因为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所以上课老走神,这样成绩能好吗?现在,单亲家庭现象比较常见,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孩子疏于管理,造成孩子性格出现偏差。这些给班级管理、总体成绩均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生活的不断改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味追求孩子考出高分,加上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都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教育,凝聚教育力量,便成为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班级也建立了家长班会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转化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和任务。因此,作为教师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方法,把更多的爱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这样,“学困生”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转变,早日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一中】

上一篇:工科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