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疾病普查中的价值

时间:2022-02-17 01:46:54

摘 要 目的:了解隐血珠在上消化道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重点评价隐血珠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常州监狱896名在职警察先行隐血珠筛查,凡隐血珠阳性的患者均接受电子胃镜检查,以胃镜和(或)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896名接受隐血珠检查的在职警察中,隐血珠阳性304名,阳性率33.9%,经胃镜证实患有程度不等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结论:隐血珠为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便且无创伤性的方法。对健康人群定期、不定期的用隐血珠进行筛查,由于其特异性较高,再结合其他的初筛手段,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胃镜检查。

关键词 胃出血 隐血珠 胃炎 消化性溃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3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对常州监狱896名在职警察进行了上消化道疾病的普查,男673例,女223例,年龄22~60岁,平均38岁。

方法:对参加上消化道疾病普查的896名在职警察按秦氏法[1]吞服隐血珠,检测标准照说明书所示:以(+)表示阳性,以(-)表示阴性,隐血珠操作过程由医务人员完成。隐血珠由北京三早疾病控制中心提供。对隐血珠阳性者行电子胃镜检查,术前2%利多卡因喉部局麻,并尽量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对可疑病变取活检作病理检查。

评价:以胃镜和(或)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隐血珠检测的结果作真实性评价。

结 果

在896名受试者中,隐血珠阳性者302名(33.8%),在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302名在职警察中,依照内镜结果作如下统计分析(同一患者多种疾病分别统计):①慢性浅表性胃炎:176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57.98%,患病率19.64%。②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4.61%,患病率1.56%。③慢性糜烂性胃炎:52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17.11%,患病率5.80%。④胃食管反流性疾病:47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15.46%,患病率5.25%。⑤食管及胃黏膜隆起性疾病3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0.99%,患病率0.34%。⑥食管、胃血管性疾病(静脉曲子张、静脉瘤)3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0.99%,患病率0.34%。⑦消化性溃疡;10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3.23%,患病率1.12%。⑧十二指肠球炎:10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3.23%,患病率1.12%。⑨其他上消化道疾病(胃黏膜脱垂、霉菌性食道炎、十二指肠憩室等):11例,占隐血珠阳性检出率3.62%,患病率1.23%。⑩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及部分溃疡患者施行了活组织检查,共活检33人次,占接受电子内镜检查总人数的10.86%,占全监干警3.68%。

讨 论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炎症、溃疡、静脉曲张、肿瘤等。本组28.13%,萎缩性胃炎14例施行了活检,病理证实镜下诊断,其中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者3例,占萎缩性胃炎者2.14%,临床应值得关注。

隆起性病变:指局部突起于消化道黏膜的球状、半球状或扁平病变,大多直径

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隐血珠检查时,口腔到胃任何部位的出血均可出现假阳性,故检前清水漱口、缩短隐血珠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而由于出血部位、特别是早期肿瘤不出血者、隐血珠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及试剂问题等都有可能引起假阴性。

参考文献

1 秦得兴,王国清,袁风兰,等.上消化道隐血珠检测.中华肿瘤杂志,1987,9:354-355.

上一篇:妇女盆腔实性肿瘤的临床鉴别诊断 下一篇: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