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统计工作

时间:2022-02-16 08:17:17

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统计工作

一、加强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统计工作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意识

统计是指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经济现象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所有信息中的主体。企业统计工作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手段和从数量方面认识经济活动的一种科学方法。

企业的统计工作,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都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总是反映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中的。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如何,只有通过统计的整理、分析,才能展示出来,从而找出原因,区分主次,分清责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人们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高到理性阶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过去和现状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统计,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为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服务,并作为企业微观经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

企业统计工作是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有效工具。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中 ,都应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而搞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则需要以国家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作为尺度来衡量,从指标数字入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透过经济活动的现象,检查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贯彻执行情况。

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核算,努力增产节约,讲求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精打细算,力求以最小的消耗,为企业积累更多的资金。为此,企业要对生产经营中占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比,揭示费用、成本的升降、收入的增减、盈亏等情况及原因。促进企业扬长避短,发挥生产经营的优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统计工作应该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转移,企业需要什么,就统计什么,何时需求就何时想方设法去统计。为此,第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为企业自身服务的统计指标体系。根据企业的需要,建立一套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用这套指标来指导、考核企业经营状况。这套指标应该能反映市场动向、反映企业所处的环境、反映企业内部经济运转、反映生产与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第二,建立高效、通畅灵敏的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盈利的多少,经营的成效,很大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外部各种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利用水平。因此,企业统计的范围要走出企业,面对市场。要在企业所涉及的所有关系网中,建立高效、通畅灵敏的统计信息渠道,形成包括资源、资金、物资、市场等各类信息在内的统计信息网络,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建立多方位的生产经营预测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因素做出预测,使企业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服务。第三,要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统计服务载体。单一的内部报表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并利用若干能发挥实效的服务载体。如旬报、月报等报表以及简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等,都是很好的统计服务载体,统计人员应当下大力气在这些方面做细致的工作,把这些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统计工作在提高施工企业中标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逐步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施工企业必须具有超前意识,针对市

场,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提高中标率,扩大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施工单位的投标书由施工组织、报价、商务3部分组成。标书的商务部分所需资料大都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如:《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中的企业施工人员构成情况、完成总产值、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等;另外,在报价方面,为了使施工单位在工程投标过程中能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目前,多数建设单位的工程招标都采用复合标底、无标底等方式进行评标。最低报价或最低合理报价才能中标。这样给报价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无竞争力的价格显然不能中标,而有竞争力的报价中标后,又要面临无利甚至亏损的风险。报价决策的准确性是中标与否的关键,它又受企业自身实力影响极大,因而在报价时不能仅靠国家现行行业、地方定额和报价人员的经验来报价,既要提高中标率,又要使企业有利可图,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以保证质量为前提,以市场约束为基础,以真正反映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符合实际和完善的企业定额为导向,才能使报价决策科学、合理。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对施工过的不同种类的工程以分项工程为单位,按合同数量、实际施工数量等建立工程量档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材料采购情况、机械装备状况、人员构成情况、施工生产能力、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情况等分门别类地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出企业在经营生产方面的利弊,长处与不足所在;同时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把企业的实际施工实力充分体现出来,使企业经营者决策时能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使企业在提高中标率的同时,减少亏损的风险,增加盈利的空间。

三、在施工过程中为项目管理、施工索赔、降低工程成本、干好在建工程奠定基础

企业只有做好在建工程,实现标书中的承诺,才能取得地方政府、业主、设计及监理等部门和人员的信任,才有可能在后续的工程或周边的同类项目投标中增加中标的机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中标价往往低于概算的35%左右,处于微利或亏损的边缘。这样,施工企业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最大限度地争取利润,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不仅受政治、经济、技术、法律、文化、地理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是否能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如项目管理中的承包基数问题。由于每个施工项目特点不同,中标价格高低水平不同,若承包基数的确定缺乏客观公正,就会造成不同的施工项目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体现不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不了职工的积极性,这要求企业逐一确定每道工序的消耗与费用指标,解决责任成本承包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公司对各项目部责任成本承包进行考核,以完善的企业定额为依据,才能使考核具有针对性、公正性,才能充分调动各项目部承包的积极性。通过比质量、比工期、比效益、比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运转处于良性循环中。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定额,需要企业各级统计人员与经营、计划、施工生产、物资、设备、财务等各部门紧密配合,努力工作。

土木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及自然条件独特等特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施工条件及工期等多种情况的变化,致使施工单位改变施工组织方案,增加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必须认真研究合同条款,捕捉索赔机会。这样就要求统计人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处处留心,记录索赔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对现场变更发生的时间、条件、会谈纪要、会议记录、通知和指令、人员和设备、地质、气候和实验等原始资料,记录清楚,使索赔资料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同时编写好索赔报告,及时取得设计、监理、业主各方签证,使索赔金额有据可依,从而使索赔得以实现。

统计工作只有以本企业为立足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揭示出企业在经营生产方面的利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第一分局)

上一篇:统筹兼顾综合治理重建“黑土地” 下一篇:粮油检验实验室设备和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