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方包装的二代迷思

时间:2022-02-16 03:27:40

德方包装的二代迷思

“我不会让子女再接班,我希望他们考上心仪的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40岁出头的陈经纬时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作为儿子,当家族需要时,他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回家接班;作为父亲,他下定决心要让子女自由发展,不让他们被迫背负企业兴亡的重任。言与行之间的矛盾,在两种身份的映衬下,又显得如此的合情合理。

陈经纬是浙江德方包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多年前,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初中教师。虽然现在是企业老总,但陈经纬内心对教师这个职业还颇为留恋。“我喜欢当老师,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如今老师年薪也能达到十多万元。说实话,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愿意回去当老师。”看得出,比起做老板,陈经纬更热爱自己原本的职业。

陈经纬的父母最早是在一家乡镇包装印刷企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夫妻两人同心协力创办了德方包装,企业发展一路顺遂。但随着外贸业务的逐渐增加,夫妻两人逐渐感觉力不从心。年纪渐长,夫妻两人对争取海外业务一方面精力有限,另一方面能力上也捉襟见肘。陈经纬是家里的独子,文化水平较高,父母便萌生了要他回来接班的念头。“我在做老师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规划,觉得就是顺其自然地走下去,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企业的老板,对接班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就这样,很突然地,2005年,陈老师回到了德方包装,变成了陈总,他的人生从此步入了一段新的轨迹。

教书育人、打理工厂,且不论陈经纬到底喜欢哪一种工作内容,这两者之间的跨越都不仅是一步之遥,“再去回忆当时也没觉得遇到了多大的困难,既然企业交到了我手上,就做下去呗。”也许是他天生的乐观,让这一切被他重提时,似乎都是那样的理所当然。德方包装的主营业务是彩印包装和瓦楞纸盒,陈经纬刚接班时,德方包装的生产设备比较简陋,客户水平也参差不齐。陈经纬认为,德方包装作为中小企业,应该紧随大客户的脚步,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而如果要想争取到高质量的客户,硬件设备首先就要跟上。陈经纬拍板,毅然加大投入,购买了一流的生产设备,又先后取得了沃尔玛、加多宝等大品牌客户的资格认证。正是因为质量过硬,对待客户诚心诚意,“我接班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客户率先放弃跟我们的合作,反而是德方包装开始走品质化路线后,逐渐对客户有所挑选。”陈经纬如是说。

陈经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他刚接班时,德方包装的年产值约两三百万元,七年之后,年产值达到两三千万元。但这样的成绩显然并不让陈经纬感到满意。“现在物价飞涨,十年前,我们一年的利润就能买两套房子,现在两三千万元说不定也买不到。”包装印刷是公认的比较辛苦的行当,凭借一个个包装盒和瓦楞纸箱挣来的利润,十分微薄。在炒股、炒楼日益风靡的社会环境里,相比那些挣“快钱”的行当,许多实体制造企业挣的那点辛苦钱难免相形见绌。辛勤工作的陈经纬,有时也会感到悲观。“当年我们真是掏出大部分积蓄来添置设备、增加产能,当时有一些同行拿这些钱去买房子,前几年房地产大热,他们确实赚了不少。有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是错,是不是当时买几套房子,现在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

这样的问题,偶尔会困扰着陈经纬,做实业的艰辛由此也可见一斑。不过,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劳碌和困惑,但陈经纬接班后,深知自己承担的不只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还有四五十名员工跟随在自己的身后。“很多员工比我年纪还大,我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德方包装的待遇一定要好。每年的利润都是他们创造的,不是我个人的成果,必须大家一起共享。”陈经纬说到做到,现在德方包装一个普通技术工人的年薪都达到5、6万元,管理层员工的年薪达到15万元左右。“德方包装严格遵守劳动法,法定节假日、周末,这些员工理应享有的福利都有,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加班,我都会亲自去跟员工协商。”一个总经理为员工所做的点点滴滴的确让人感动。

“我感觉包装这个行业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比较不受重视,不像IT、金融那些热门行业,做这行,我自己都经常觉得很累。”日益惨烈的市场竞争、繁杂琐碎的企业事务和社会关系,要担起一个企业管理者的重任,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不会轻松。也许正是种种因素的汇聚,才让陈经纬做出了不希望子女接班的决定。陈经纬曾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提及山西很多“煤老板”都希望子女进入体制内当公务员,这条新闻给陈经纬的触动很大。“这些老板都很有身家了,却不希望子女走自己的路,毕竟现在做企业真是太苦太累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陈经纬勤勉努力,但作为一个父亲,陈经纬还是希望子女能尽可能地选择一份安稳的生活。

由此看来,陈经纬是德方包装的第一任二代,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任。对于德方包装,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

有矛盾,有挣扎,也不乏奋斗和坚持的勇气;有困惑,有反思,更有新的领悟和体会。这就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行业、二代接班的真实故事。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主人公为化名)

上一篇:投资微言 第10期 下一篇:非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进入转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