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动力学团体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时间:2022-02-15 11:49:29

短程动力学团体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动力学团体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性发展的影响。方法:建立辅导组与对照组,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通过比较辅导组与对照组差异及辅导组前后测差异来验证动力学团体的作用。结果:辅导组辅导前后十项因子、总均分无显著差异;在阳性项目均分前后有显著差异。辅导前辅导组与对照组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焦虑、精神病性、总均分、阳性均分上有极显著差异。辅导后辅导组与对照组在抑郁、其他、人际敏感、阳性项目均分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动力学团体;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G44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18-02

探讨动力学团体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动力学团体成员通过招募而来,入组前进行1次~2次咨询,了解其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入组动机、成员对团体期待,主要问题等等。按着有入组意愿、存在人际交往困扰、情绪问题的标准选出7名学生参与辅导。对照组成员则是从大二学年中随机选取的20名学生。测评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辅导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辅导组接受动力学团体辅导,每周1次,进行12次。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3)动力学团体实施过程。动力学团体治疗目标:在团体安全与接纳的氛围中,使成员适应不良或低效的情感、行为及人际关系模式得以呈现并改变。12次的团体活动定义为短程动力学团体。那么多长时间的治疗才算短程呢?有人定义短程治疗为低于20次~25次的治疗。具体实施过程为:在团体情境中自然呈现出团体成员的不良人际交往模式及主要的防御机制,通过小组的互动促使成员对自己不良交往模式及防御方式进行思考,并与过去的成长经历连接以产生领悟。进而重新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并感受新的交往模式和防御机制带来的新体验,当这种新的模式通过实践不断应用之后就可以慢慢延伸现实生活当中。

二、结果

(1)辅导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通过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因子都为正态分布。对正态分布的因子采用成对数据的t检验,来比较辅导组前测和后测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1可以看出,辅导组各因子后测均值低于前测均值,辅导组前后测比较只有阳性均分检验p

(2)辅导组与对照组组间前测差异性检验。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及F检验法可知,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均分的分布是正态,并且满足方差齐性,因此,用Pooled检验法进行精确的两总体的t检验。而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其他虽然分布是正态,但不满足方差齐性,所以采用Satterthwaite检验法进行近似的两总体的t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根据Pooled检验法前测组间强迫因子p

(3)辅导组与对照组组间后测差异性检验。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及F检验法可知,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其他的分布是正态,并且满足方差齐性。因此,用Pooled检验法进行精确的两总体的t检验。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阳性均分虽然分布是正态,但不满足方差齐性,所以采用Satterthwaite检验法进行近似的两总体的t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根据Pooled检验法后测组间抑郁因子、其他因子p0.05,无显著差异。又由Satterthwaite检验法可知人际敏感、阳性均分的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

三、讨论

(1)辅导组各因子后测均值低于前测均值,辅导组前后测比较只有阳性均分检验p

(2)前测组间在强迫因子、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有显著差异、焦虑、精神病性、总均分、阳性均分有极显著差异。后测组间抑郁因子、其他因子、人际敏感、阳性均分有显著差异。从组间比较来看,前测组间有6个因子、总均分、阳性均分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后测组间只有三个因子及阳性均分有显著差异。从中可以得出结论,辅导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在减小。

(3)与同期进行的团体沙盘比较,发现沙盘团体辅导前辅导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中,在7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经过辅导,10项因子均无显著差异。证明辅导前辅导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辅导后无显著差异。辅导组前后测的结果显示,沙盘游戏团体对治疗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6个因子达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对偏执、其他2个因子达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从短程动力与沙盘团体比较来看,沙盘团体在具体的因子方面改善明显,而短程动力性团体在阳性项目均分上有改善,对于某一个具体因子改善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1]吕伟红.对动力学团体应对和治疗自恋型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03).

[2](美)亚隆,等.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汲新波,王永红.团体沙盘游戏治疗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05).

上一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