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新品种:天优122

时间:2022-02-15 06:06:27

品种来源:

天丰A×广恢122。

审定情况:

2005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5022,国审稻2009029。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6天,比对照汕优46短2.9天。株型紧凑,茎秆较细,剑叶短挺,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穗顶部谷粒有少许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株高101.8厘米,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41.9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5,垩白粒率6%,垩白度0.8%,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 7%,达到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

在广东省作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24~125天,分别比优优4480、华优8830迟熟5天和3天。分蘖力较强,株型集散适中,叶片较长而阔,剑叶直,后期熟色好。株高98. 8~101.3厘米,穗长21.1厘米,每穗总粒数125~135粒,结实率81%~86%,千粒重25.6~26.3克。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5%,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5.3%和90%,田间稻瘟病发生轻微;中抗白叶枯病,对C4菌群和C5菌群均表现中抗。抗倒力较弱。稻米外观品质鉴定为早稻一级至二级,整精米率34. 6%~45. 4%,垩白粒率5%~15%,垩白度0.5%~3.8%,直链淀粉含量18.7%~19.1%,胶稠度54~85毫米,长宽比3至3.1。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0.36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1.93%(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91.33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7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5.84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35%,增产比例64.1%;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39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7.38%。

2003—2004年参加广东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82.5公斤和525.6公斤,2003年比对照组合优优4480增产12.53%,增产极显著,2004年比对照组合华优8830增产7.79%,增产不显著。2004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1.6公斤。

栽培要点:

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时,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5公斤,稀播,注意防治稻蓟马,培育壮秧;移栽秧龄一般为18~20天,每亩栽插1.8万~2万穴,基本苗4万苗左右;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水浆管理上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在广东省作早、晚稻种植时,一般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5公斤;秧龄早稻一般30天左右,晚稻一般18~20天;一般每亩插1.8万~2万穴,基本苗4万苗左右,抛秧一般要求不少于1.8万棵,基本苗4万~5万苗;注意防倒伏,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适宜区域: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造种植。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3号

邮政编码:510640

联 系 人:李传国

联系电话:020-87569309,13922463832

电子邮箱:

上一篇:基于10kV断路器的重合功能在农村配网中的应用 下一篇:辣椒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