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体系管理为企业增值

时间:2022-02-15 10:34:55

HSE体系管理为企业增值

摘要:通过对HSE体系产生的背景、历程的综述,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目标问的博弈均衡,以及HSE管理在现代企业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核心增值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 A

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一、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危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集中体现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

由于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的管理在原则、过程和效果上相似,且三者在实际生产中联系紧密,加之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间的相容性,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就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整合型体系—— HSE体系,通过HSE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可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以实现节约、清洁和安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HSE的产生与发展

HSE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企业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实践。1929年,海因里希发表了《工业事故预防》,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经验。

2o世纪8o年代国际上发生的数起特大事故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生态毁坏、高额赔偿、刑事责任以及企业形象严重受损等一系列恶果,伴随同期西方人权思想的兴起,环保、劳工权益法案的不断介入,使得企业、保险公司以及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在法律、伦理和公益等方面须承担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国外企业率先意识到: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尊重的雇主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同样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和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需求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HSE便是这对矛盾博弈均衡的共赢产物,进而被赋予了维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建立HSE体系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HSE管理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各类生产伤亡事故约为2.5亿起,平均每天68.5万起,每分钟475.6起,每年大约有120多万人在工作中死亡或因工作原因引发的疾病,有30万多农业工人严重伤残,有10万多人死于因石棉引发的职业病,这比每年死于交通事故、暴力、局部战争和艾滋病的人都要多,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的4%。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劳动疾病将翻一番。由此可见,全球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明显呈恶化趋势。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病人数,均达世界首位,重大恶性工伤事故时有发生,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4万多起,死亡人数7.5万多人。

四、HSE体系管理的核心

HSE体系管理的核心就是“教人做事、引导人做事”。事故致因理论和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则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遇到“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才发生的;更少数的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处在“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下被引发的。这就是构成事故的三因素:人——物——环的关系。三者中,“物”、“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又是操作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紧紧抓住“人”这个活的因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做好HSE工作的关键。要抓住“人”这个活的因素,就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能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按照“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广大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管理人员要做到“一职一责”,操作人员要做到“一岗一责”,形成“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HSE 体系管理,通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人们按照程序办事,按照规程操作,作业前进行安全分析,危险作业办理“作业许可”,把安全风险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五、HSE体系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个别领导不够重视

虽然已经将HSE 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但要使HSE 管理体系长期有效运行,现在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还未做到各级领导都认真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未做到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管理人员安全行为的表率作用还很不够,不能使HSE 管理落到实处。企业对HSE 虽有公开的承诺,但显得比较形式化,特别是企业对做出的承诺缺少认真兑现的认识和态度。

第二、员工HSE 意识不高

企业比较硬性强调按要求和标准去做,往往采取从上到下强制实施,相对员工主动意识较弱。好多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时有发生,不能做到“使自己安全”、“让身边的人安全”。有些企业虽强调员工参与HSE 管理,但是员工对HSE 管理的参与度低,全员参与性差。企业为员工虽提供了大量的HSE 培训,但培训针对性和效果需要改进。

第三HSE 管理不够实

虽然充分认识到HSE 的重要性,把HSE 作为“三同时”所必需考虑的内容,并且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指标作为企业考核具有否决意义的指标,在形式上已非常重视HSE 管理,但会议、文件是以要求的形式来强调HSE 管理,存在着所谓的“两张皮”的现象。

六、HSE为企业增值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熟悉神医扁鹊,却不知其兄扁鸦。源其扁鹊医治好当朝皇帝的顽疾,而得到世人的赞誉。当皇帝问他是否“杏林第一”时,扁鹊称当今“杏林第一”应属他的兄长扁鸦。扁鸦一生致力于《防道》研究与普及,扁鹊致力于《治道》,由于世人多注重治病而轻于防病,扁鸦也就被埋没了。当今人们已认识到身体健康应“防病”与“治病”并举,应首先立足于“防病”,防患于未然;“治病”是“防病”的补救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它凝结了世界安全管理科学的精华,标本兼治,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

(一)实施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以确保系统安全为最终目标,提出了实现目标必须达到的相关要求。首先要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初始评价,制定方针,继而提出目标、指标,建立阶段性的管理方案,然后围绕目标、指标确定并实施培训、运行、绩效评价与监测、审核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状况得以持续改进和降低职业危害风险的目的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利于施工现场事故隐患的整改。施工现场是企业的窗口,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安全整洁的施工现场,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封闭式的持续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管理体系,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所有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和分包方的控制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上,防止素质低、未经安全教育的分包队伍和人员进人现场冒险作业,从而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从源头抓起,防止隐患的产生和发展,引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上水平、上台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伤亡事故、职业病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安全方面的经济技术投人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综合来看,安全与环境是企业效益的保障,它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和环境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能够明显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反之,安全事故会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职业病会增加医疗和赔偿费用。

现代企业应保持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应有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良好的职工安全与健康记录,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建立实施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这些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产生积极效应,对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定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方面问题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