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股骨大粗隆撕脱性骨折一例

时间:2022-02-15 09:35:00

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股骨大粗隆撕脱性骨折一例

【关键词】髋关节前脱位;股骨大粗隆撕脱性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1-01

髋关节前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文献报道约占创伤性髋关节脱位10%-12%[1]而合并股骨大粗隆撕脱骨折更是鲜有报道。笔者在2001年8月收治一例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股骨大粗隆撕脱性骨折病例,经治疗并随访1年后患者恢复良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54岁,因骑摩托车摔倒致伤左髋部1小时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左下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位,肢体短缩,弹性固定。在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并可触及异常包块。左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被动活动是引起剧烈疼痛和肌肉痉挛。患肢末端感觉、运动、血运正常。急诊行X线及CT检查:发现股骨头在闭孔及耻骨上支附近(图1、2),大粗隆撕脱性骨折。立即在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以Allis法复位,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术者握住伤侧蝈窝部位,使髋轻度屈曲与外展,并沿着股骨的纵轴作持续牵引,一助手立在对侧以双手按住大腿上1/3的内侧面与腹股沟处施加压力,术者在牵引下作内收及内旋动作,感到股骨头纳入髋臼的弹响,畸形消失。完成复位。复查X检查,提示复位成功,但大粗隆移位明显(图3)。经完善相关检查,三天后送手术室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大粗隆骨折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图4),术后患肢皮肤牵引4周,不负重功能锻炼8周,定期随访一年,左髋关节活动良好,股骨头无坏死表现。

2讨论

髋关节前脱位的机制是外力杠杆作用:最常见的是患髋因外力过度外展、外旋的股骨部,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大粗隆与髋臼上缘相顶撞,此时遭到一个突然的外展暴力或大腿后方受到向前的暴力,即可使前关节囊撕破,则股骨头前脱位。髋关节前脱位常见并发症有髋部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再脱位等。入院是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尽早行髋关节复位,是预防股骨头坏死的最有效方法,复位后患肢制动,可行皮牵引或骨牵引,以利于关节囊修复,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定期随访1年左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诊治时应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人民军医出版社,679-687.

[2]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867-877.

上一篇:飘香鲁酒 文化中氤氲开来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