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打羊 第6期

时间:2022-02-14 01:22:07

在大西北的高原上,在蓝天和碧草之间,经常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像一条闪亮的黄色缎带飘向远方。

黄羊是草原上最善于奔跑的野生动物,经常是数十只在一起,来往迁移于水草茂盛的地方。我们牧场的人在清晨和傍晚时,经常会意外的发现,自己放牧的马群中忽然多出了一群黄羊,它们分散在马群中安静的吃草,这些敏感而灵巧的小动物很愿意和高大善良的马在一起了。当放牧人靠近马群时,黄羊立刻从马群中分离出来,汇聚在一起一溜烟地跑远了,黄羊最显眼的部位是尾部那呈圆形的一坨雪白的毛,看着它们急促地奔跑,就像草原上随风飘飞的一朵朵白花。

在“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之前,人们曾经把猎杀黄羊当作一件很有趣的活动。那一年我被分配到六盘山以西的甘肃省静宁县一家牧场工作。静宁是西部游牧民族进入关中的必由之路,是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也是李世民、李白的故乡。

我们的老场长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枪法很是了得。他这个神在草原上最喜欢打猎。牧场里那几把老式的步枪都被他校正得百发百中。爱打猎的老兵周围自然会聚集一群爱打猎的人。那天,他们闹哄着开出一辆北京吉普车要出去打黄羊。老场长对坐在他旁边的我介绍说,开吉普车肯定是追不上黄羊的。小黄羊奔跑的时速是90公里,这里的草原上到处都是沟坎和草墩,汽车也无法全力的追赶。但他并没有为我解释为什么开吉普车出去,只是很神秘地朝我笑了笑。

发现黄羊群后,我们的车慢慢地靠了过去,我这才明白开汽车来完全是另有用意。同事说,黄羊有个特点:它如果看到了人的踪影,在几百米外就会飞速的跑掉,但如果人躲在汽车里不出来,将汽车开到离它只有百米左右时,它还在那里吃草,将这么近的距离交给我们的神,对老场长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只见老场长把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框放了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射击平台,他把子弹推上了膛,枪管轻轻地伸出去架好,看准黄羊,凝神静气地扣动了扳机,一声清脆的枪响,一只倒下了,其他的黄羊马上奔逃而去。同事们此时并不急于驱车追赶,只是下车后把打死的这只扔进车里,将车开得慢慢的,向着黄羊逃跑的地方追踪而去。黄羊的傻气也就在这里,它们至死都认识不到这个会动的铁盒子会有致命的危险。汽车追上它们以后,又重复着同样的方式。

就这样,半天下来,同事们将十几只黄羊塞满了车斗。晚上,他们在吉普车的车头前多装上几盏前照灯,发现黄羊后,就打开所有车灯驶过去。黄羊在夜间看到了灯光并不逃跑。“猎手”们坐在汽车里,可以在距离羊群80米的地方射击,听到枪声,黄羊群奔跑起来,但它们逃亡的方向不是漆黑的草原,而是沿着车灯照射的光柱跑,大开着的车灯照亮了夜色下的草原,也照亮着黄羊群中那一双双晶莹又惊恐的眼睛…….

回到农场,我在车斗里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羊。它的右前腿瘸了,身上沾满了泥,脸颊、鼻子和嘴唇满是血迹。由于饥饿寒冷,它一直在打哆嗦。我把它抱到火炉旁烤火取暖,又找来了牛奶和奶瓶。小黄羊不习惯吃奶瓶,几次都把奶嘴吐了出来。眼见小黄羊吃不上奶,我急了举起奶瓶往自己嘴里猛灌一口,然后扶着小黄羊的脸,嘴对嘴地对它进行哺乳。奶汁浸润了小黄羊的双唇,慢慢地滑落到它的嘴中……那一刻我觉得两对眼睛在交流,小黄羊用那双黑亮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我,仿佛怀中的婴儿。人和动物在此刻心灵相通,息息相关。人对动物的情感,在此刻迅速升华至一个崇高的境界,无以比拟。回想到白天的场面,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假如自己也失去了亲人该如何。这是人类的一种良知。但是这种良知并非人人都有,在大西北贫瘠的高原上,农场里的人习惯了一种淡漠,无论是对无休无止的风沙,还是对传说中歉收和灾害的消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如果偶尔碰上什么人在动感情,或是读到几句酸诗,他们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反感,因为那种动情绝不会长久。

我把这只黄羊收养了下来,每天清晨它就出现在我营房的正前方,遥遥地望着我。然后它整天以营房为中心转圈,时不时地停下来与我对望。在每天的对望中,我们之间似乎完成了一种交流和对话,我相信那就是同处荒原,彼此之间的一种祝福,互相给予对方一种好好活下去的坚强信念。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清晨我们不再相见时,心里肯定会有某种失落。

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明白,人和动物一样,需要亲情,需要关爱。

上一篇:家事国事天下事 下一篇:窗外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