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品格养成教育初探

时间:2022-02-13 03:54:43

小学生德育品格养成教育初探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及习惯的教育。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在各方面形成自己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坏的行为习惯则会让一个人深受其害。因而习惯极其重要,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威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年龄,所以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故而,作为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为己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待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一、提升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师生共同遵守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形成的。所以,师生应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见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结合课堂知识,渗透思想品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人受益一生。而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故而十分重要。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

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的学习和生活。

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其活动范围不外乎家庭、学校及社区,其行为习惯形成的地方也主要在这里。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首先搭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需要从复提醒来巩固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从复提醒不断强化。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 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 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五、增加行为习惯评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周评比以流动红旗鼓励促进,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位学生时时处处既能自觉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批评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成年人的行为有道德与法律的规范,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要靠教师不断的规范与帮助,而且要时刻提醒、常抓不懈。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 下一篇:中国教育督导的法制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