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青葱―露地黄瓜―新乡小包23连作栽培模式

时间:2022-02-12 04:35:27

豫北地区青葱―露地黄瓜―新乡小包23连作栽培模式

导读:青葱―露地黄瓜―新乡小包23连作模式适合在豫北地区开展,生产中要合理安排茬口,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或育苗,加强肥水管理,选对药剂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腾茬,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当地时令蔬菜种类,还可大幅提高菜农经济收入。

合理安排蔬菜的栽培种类和栽培时间,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豫北地区露地栽培的青葱―露地黄瓜―新乡小包23连作模式,很受当地菜农的欢迎,同时也对增加当地的时令蔬菜种类和提高当地菜农的经济收入起到了很大作用。

1 茬口安排

青葱于10月上中旬育苗, 翌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收获;露地黄瓜在青葱收完以后干籽直播,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收获期25~30天;新乡小包23在8月10日左右育苗,9月10日左右黄瓜收获后定植,11月15日收获。

2 青葱

2.1 品种选择

适宜作为青葱的品种有金杆80、新葱三号和新科巨葱等。

2.2 整地作畦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年内没有种过百合科蔬菜的土地作为育苗地,以土壤肥沃、通气良好、排灌方便的砂壤地为最好。整地时每667 m2施腐熟厩肥3 000 kg,结合耙地每667 m2再施入硝酸磷肥或三元复合肥20 kg,浅耕细耙15 cm深。若有地下害虫时,可在有机肥撒开以后,再撒施毒饵(每667 m2用量:麦麸5 kg,炒黄后用250 mL辛硫磷稀释液拌匀,然后用塑料薄膜密闭闷3~4 h即可),耕耙地时将有机肥翻入土中,这样可杀死小地老虎和葱地种蝇等地下害虫。

按宽1.5 m(畦面1.25 m,埂宽0.25 m)、长10~20 m作畦,畦面要平整,埂要踩实以方便田间作业,畦面两侧挖20 cm深排水沟。

2.3 育苗

一般安排在10月上旬、当地气温15~16℃时播种育苗。畦整平后先浇水,待水渗完后将种子(每667 m2苗床用种2.0~2.5 kg)均匀撒播在畦面上,覆0.5~1 cm厚细土,再喷洒33%施田补500倍液防治苗床前期杂草,然后覆盖地膜保温保墒。一般播种后7~10天开始出苗,待大部分葱苗出齐时揭去地膜。

2.4 苗床管理

大葱苗床在冬前不需追肥,但应控制浇水,保持苗床见干见湿,在越冬前根据气温和湿度浇一次越冬水,3天后用麦秸、稻草等物覆盖。在越冬前应严格控制幼苗长势,以葱苗株高8~10 cm、具2~3片真叶、茎粗2~3 mm为最好,这样可使幼苗安全越冬,翌年葱苗既能健壮生长又较少出现先期抽薹现象。

翌年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3℃左右、葱苗开始返青后揭去覆盖物并浇小水。待气温升至16℃以后应加强管理,可结合浇水667 m2冲施尿素10~15 kg,并及时间苗,保证苗距在1~1.5 cm,结合间苗拔除未被除草剂杀死的杂草。如果葱苗生长较细弱,可间隔20天再进行浇水追肥,以便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2.5 病虫害防治

春季大葱苗床应以防治霜霉病和蓟马为主。

①霜霉病 初期可喷施69%烯酰・锰锌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②蓟马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40%绿菜宝(阿维・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进行防治。

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可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若葱苗发黄,也可在喷药时加入钙、硼等中微量元素增加营养,提高葱苗抵抗力。大葱表面蜡粉较多,药液易随大葱管状叶滑下,可在喷药时加入少量洗衣粉增加附着力,提高药效。

2.6 收获

青葱收获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收获的青葱既可直接上市,也可再次在大田定植后作为冬贮葱于11~12月上市。

3 露地黄瓜

3.1 品种选择

应以耐热、抗病、优质、丰产类型的品种为主,适宜的品种有津优401、夏秋胜丰和春秋亮丰等。

3.2 播种

露地黄瓜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进行干籽直播,株行距一般为35 cm×60 cm,每穴播4~5粒种子,覆土浇水。可覆盖稻草、麦秸等物遮阳保湿,待出苗后揭去覆盖物。

3.3 栽培管理

①插架、绑蔓 在幼苗期一般间苗1~2次,剔除弱苗、病苗。幼苗4~5片叶后插架,当瓜蔓不能直立生长时应及时绑蔓。绑蔓宜在下午进行,可少伤枝叶,每次绑蔓时应让瓜蔓顶端处于同一高度以便于管理。

②打杈、摘心 主蔓基部生有侧枝会影响结瓜,应及时摘除侧枝。在主蔓30~35片叶、爬到架顶时要及时摘心,以利于回头瓜的生长。

打杈、摘心宜在晴天进行;阴雨天或有露水时伤口愈合较慢,且易感染病害,不宜进行打杈、摘心等田间操作。

③掐卷须、摘老叶 主蔓长出的卷须和主蔓下部的老叶、病叶要及时摘除,以免其争夺养分。摘除老叶、病叶还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幼瓜生长。

④水肥管理 黄瓜幼苗期正值雨季高温时节,应进行多次中耕,以利于植株的根系生长,保证正常结瓜。若幼苗期中耕不及时,极易造成幼苗生长过旺、茎秆粗壮,以致化瓜严重、畸形瓜增多。遇到大雨天时一定要及时排涝、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

开始摘瓜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结瓜。前期可每667 m2施磷酸二铵20 kg, 15天后追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667 m2用肥15 kg左右),然后浅锄灌水,促进幼瓜生长,迅速形成生长采收高峰期。

3.4 病虫害防治

①病害 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枯萎病3种。a.霜霉病。发病初期每隔5~6天喷1次75%百菌清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防治,可交替喷洒,连喷2~3次。

b.病毒病。前期应注意防治蚜虫;在发病初期可喷洒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进行防治。

c.枯萎病。在播种前2~3天,用重茬剂3 000倍液淋洒播种穴。在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3天1次,交替用药,连灌3次。

②虫害 夏秋黄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白粉虱等。a.蚜虫。可用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等喷施防治,每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b.白粉虱。可用3%啶虫脒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进行喷施,根据病情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

3.5 采收

初夏播种以后,由于温度逐渐升高,幼苗生长较快,一般35天左右即进入花期,开花后8~10天即可采收。一般以皮色鲜亮、瓜条顺直、瓜长20~

30 cm、瓜顶带花时为最佳采收期。进入盛瓜期后应适时早收,集中收获期为25~30天。

4 新乡小包23

4.1 苗床整地

尽量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以防传染病虫害。待前茬作物收获后,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3 500 kg左右、磷酸二铵25 kg,深耕耙平后按1.5 m宽作畦,畦埂踩实,畦两侧挖排水沟。

4.2 播种

播期应安排在8月10日前后,比正常播种期提早10天进行育苗(为菜苗定植后返苗预留10天左右的时间)。播前先浇水,待水下渗后,用自制间距7 cm的钉耙划出7 cm×7 cm的小方块,在方块中间播种,播后均匀覆土0.8~1 cm厚,既可使苗床不龟裂,又可保证苗齐、苗壮。每1 m2苗床用种量为0.65 g,可定植大田20~25 m2。

4.3 苗期管理

苗期需水量不大,但此时气温较高,应勤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不但可以减轻高温为害,同时还能降低病毒病的感染率。

一般直播后3天出苗,当幼苗2叶1心时及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苗时应剔除弱苗、病苗和过密的幼苗;当幼苗4~5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选留叶形正常、生长健壮的幼苗。苗期增施壮苗肥,每667 m2随水冲施尿素3~4 kg即可。

4.4 定植

9月10日黄瓜拉秧后及时整行定植。定植前按行距54 cm起垄,垄高15 cm,定植株距54 cm。定植时应带土起苗,尽量选择大小一致的菜苗(此时菜苗已团棵,有8~9片真叶,直径可达13 cm),定植苗整齐可保证收获期商品的一致性,每667 m2定苗2 300株。

定植一般在下午或阴天进行,定植后及时浇水,第2天上午和下午再各浇一次水,可显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4.5 栽培管理

①喷洒叶面肥 定植返苗后可喷洒500倍液米醋(米醋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分和各种盐类),可增加菜苗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其光能利用率和加快营养物质的积累,连喷3~4 次,每次间隔10天;同时喷洒钙、锰、锌等中微量元素,也可有效增强白菜的抵抗力,降低干烧心和软腐病的发病率。

②中耕、施肥 定植浇水后待田间可操作时及时给苗周围培土,返苗后结合浇水施1次催苗肥和1次发棵肥,每次每667 m2施尿素5~6 kg和硫酸钾7 kg,二者要混匀一起施。菜田管理应见干见湿,阴雨天及时排涝、中耕、放墒,增加土壤透气性。

4.6 病虫害防治

新乡小包23易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等,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等。

①虫害 蚜虫在整个生长期间均可发生为害,以中后期为害较重。防治时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菜青虫可用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或25%灭幼脲1号500~1 0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病害 播种前浸种消毒可预防多种病害(浸种时每50 g种子可用注射用氯霉素4~6支(2 mL/支)加少量的高锰酸钾浸泡4~5 h)。霜霉病发病初期可喷洒绿亨二号(多・福・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7 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上一篇:关于现代城市建筑外立面风格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