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时间:2022-02-12 04:15:32

对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要】 高效课堂是效率最大化的教学新型模式,在高效课堂中,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和教学效果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政治高效课堂提倡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 初中政治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49-01

高效课堂的构建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以追求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而政治课作为实践性基础课程,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的理解就是减负增效,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是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宏伟的、长期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分布在三个年级中的每一课每一框中,是要在潜移默化、润物细物声中逐步实现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掌握总目标,更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年级、每一课、每一框的三维目标,每实现一框的三维目标就向实现总目标迈进了一步。

牢固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为此我建议每一节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展示三维目标,让师生都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在课后小结中,教师对着目标检查或检测,就能轻易地了解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有多少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一个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

2 精心制作导学稿

在如何制作和使用导学稿方面,需要在考点研究上多下功夫。因为中考政治试题取材灵活、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但无论试题怎样变化,根本仍在基础知识。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的学生,甚至老师错误地认为基础知识不重要,即使考查基础知识,开卷考试,打开书本就OK了,从而忽视对书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学习,结果在做选择题时,由于概念模棱两可,造成误选或漏选;做开放性试题,也因为不熟悉教材内容而找不准,甚至找不到原理。所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有了扎实牢固的知识为根基,才能筑起能力的大厦,再新的题型、再活的问题都是依“标”据本而设的,都可以在书本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原理。所以这就要求在导学稿的设计中要下足功夫。首先,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自主预习中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自主检测”问题去研读教材,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检测问题必须有针对性,考虑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还要考虑设计问题的层次性,既要有针对中等偏下的学生的预设问题,也有针对中等及以上学生的能力提高预设的问题。目前,在尝试阶段的导学稿制作上,就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而没有对能力提高题的预设,是中等及以上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进而对这种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不屑一顾。

3 注重课堂教学,优化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切实提政治教学的实效。在实践中,我通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采用“精讲、多议、多练”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就是教师重新审视教材,在课前预习基础上,精心讲授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做到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可以这样处理:

3.1 讲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揭示了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学生明确了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顺利进行。

3.2 讲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往往是—个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这样,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讲社会生活热点、学生的感受点

如可讲国际、国内或当地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醉驾入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四川地震、玉树震问题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重大的时事热点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实用价值。“多议”,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适当的讨论,“精讲”给“多议”留下了时间和空间。主要方式有:

(1)主题式讨论。教师提出主要论点,学生围绕主题,准备材料。开展讨论,如“赌博危害大,不良信息的危害”、“治理国家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等。

(2)归纳式讨论。如“我们中学生如何实施自我保护”、“如何认识网吧成‘玩吧’的现象”、“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等。

(3)质疑式讨论。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有必要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吗?”“当自己的权益受侵害不是很严重时,有必要去维护吗?”等。

“多练”就是在讲与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记忆,这一过程,要求老师选择练习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

4 保证高效实施的问题性原则

在整个引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因此,要保证课堂的高效,问题的提出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4.1 问题的全面性原则

高效课堂的开展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那么,课堂的高效就要以学生全体为对象,而不是照顾个别。因此,教师的问题引导就要做到在难易度上适合教学对象。通常而言,教师的引导性问题要根据小组或班级的情况来进行,针对优秀学生群,问题难度可稍大,而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问题难度要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启发性。

4.2 问题的层次性原则

学生个体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由简而难,逐层推进;考虑到思维的层次递进关系,问题也要遵循层次性。此外,问题的反馈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也是在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抓住契机——转化学困生 下一篇:加强人文素养培养 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