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激励制度研究

时间:2022-02-12 10:46:27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激励制度研究

前言:专利激励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之一,在企业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在专利激励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以市场为导向,逐步细化并完善专利激励制度。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占中小企业的3%,但他们造就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薪和80%以上的新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具有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整个社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创办,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发和服务等业务,具有规模较小,员工较少,企业结构简单、技术与经济效益增速较快等特征的企业。专利激励机制是专利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激励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有利于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不足

1.缺少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专利激励管理落后。建立一个权力集中、机构严密、制度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有力保障。就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存在着人员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目前多数企业是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专利激励制度。

2.专利奖励到位不及时。2002年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一般也要自申请日起3年以上才能授权,专利周期较长。而随着职场竞争压力加大,高学历技术人员流动性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高学历人才平均流动周期远小于专利授权周期,而法律条文规定等发明专利授权后才发放奖励,这种奖励办法明显具有滞后性,激励效果不显著。

3.专利实施效益难以确定。2002年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五、七十六条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固定比例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对于企业来说,计算专利实施收益比例异常复杂,专利实施所得利润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具有不可能操作性。专利产品实施收益除了该专利的技术因素外,还可能涉及其他专利技术、原有技术以及商业、技术秘密等因素,企业在确定这些因素的贡献比例时存在困难。另外,专利产品实施收益不仅仅涉及产品技术层次因素,也涉及产品战略、销售、管理、生产等多个方面因素,企业在确认专利的实际贡献比例存在困难,专利实施收益难以确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按照法律法规发放专利奖励过程中存在困难和漏洞,有可能会打击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4.专利奖励片面性。专利能否为企业创造实际收益需要多部门,甚至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前企业的专利奖励普遍存在仅奖励专利发明人的问题,其他为专利实施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并没有获利,专利奖励的覆盖面过于片面,不能完全体现市场导向作用。

企业专利战略不仅包括专利申请事宜,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尤其重要。企业科技人员可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进行技术预测,确定技术发展方向,避免盲目立项和低水平重复开发;提升研发起点,缩短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预知专利侵权风险、及早提出解决方案等。仅对职务发明创造奖励是非常片面的,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方面也需要加大奖励力度,激励技术人员检索、分析、利用专利信息。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专利申请而忽视专利信息资源利用显现,仅对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奖酬,容易造成企业产生大批低价值专利或问题专利,同时企业的专利侵权风险也无法提前规避。

5.专利奖励在发明人团队与个人间存在二次分配不公。专利一般是企业项目组的共同成果,由于存在人员的离职、内部调动、项目组解散等原因,团队流动性较大,专利奖励往往不能奖励到所有职务发明人;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造成了专利申请中企业或部门领导挂名等现象。企业的专利奖励流程一般都是将专利奖励直接给予专利申报团体或其上级部门,再由其进行二次分配,容易造成专利奖励分配不公。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激励制度的改革思路

1.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创新专利激励机制。通过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理念,逐步完善企业的专利激励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过渡到以专利激励为主的奖励制度,将科技人员个人收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使其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价值。在企业内部营造形成吸引人才、发挥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促进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企业的长效发展。

2.专利奖励政策分解到专利事务的多个阶段。我国法律规定,发明专利具有申请、受理、公开、实质审查、公告授权、维护等多种法律阶段;同时在企业内部还存在专利申请相关审批阶段。企业可根据专利申请从内部审批、申请、受理、公开、授权、转让或实施等多个阶段进行划分,予以不同程度奖励,更加及时的激励发明人的发明创造,迅速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3.建立授权专利综合评价体系并分等级奖励。为了使专利奖励客观公正,企业可建立授权专利综合评价体系,邀请行业专家对授权专利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须综合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实施与否以及实施后效益增长情况等方面,以市场价值来评定专利等级,企业再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等级确定授权专利的奖励幅度。

4.采取多元化的专利激励方式。专利激励方式除了物质奖励外,企业还可采取精神奖励方式。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专利申请、授权、实施、专利信息分析等标准的优秀个人或先进集体,从精神层面给予激励。

专利激励方式除了正激励外,负激励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员工在申请专利前擅自,专利申请不及时而晚于产品上市,造成专利无法申报,技术秘密泄露等后果;或者采取反向工程而不做出专利检索的、明知侵权而不规避或瞒报的等等违规行为,企业都应该通过负激励方式进行惩戒与约束。

企业还可将技术人员的专利授权、实施等指标纳入职称申请、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的考核中,使得专利工作真正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一部分。

5.专利奖励须细化到位,力求突出重点,并兼顾全局。为了使奖励真正发挥积极效果,避免负面影响,专利奖励必须细化到位。企业可根据个发明人在项目中承担工作的贡献程度来确定相应奖励,贡献大的多奖励。对于个别被漏列入职务发明人的技术人员,在发放奖金时,也应提醒予以补全;对于挂名人员也应严格区分。

对于一些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利项目,企业除对专利发明人的固定奖励外,还可奖励一定配额的公司股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进行专利实施的积极性,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对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奖励的同时,企业也应对销售、管理、生产等部门进行适当奖励,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其工作责任心,保证企业各部门员工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促进企业不断创新。

三、结语

科技型中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需要依靠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完成,构建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专利激励制度有利于发挥员工自主意识,管理并保护其职务发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专利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借鉴先进国家和国内领先企业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道宣、黄栋梁.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黄石理工学院学报[J].2008,25(2):52-55

注:本文系江苏省原子研究所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1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63)

上一篇: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实现自我管理突破 下一篇:电力企业工会工作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