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2-12 12:10:39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158-02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病人采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排痰并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组气道湿化法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液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和适宜的方法。更多的病例观察以及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将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气道湿化

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果不及时清除极易发生误吸或坠积性肺炎,进而加重脑缺氧乃至死亡[1]。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未行呼吸机治疗病人采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排痰,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对象: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其中 2007年3月~2008年5月住院100例为对照组, 2009年2月~2011年1月的 100例为治疗组。 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 年龄9~68 岁, < 20 岁6例, 20~50 岁 78 例, > 50 岁16例。治疗组男70 例, 女30例; 年龄 9~72 岁,其中< 20 岁11例, 20~50岁70例, > 50岁19例。每组100例 各组间年龄 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Glasgow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P>0.05。

1.2气道湿化的前提:气管切开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 ,即使对呼吸道进行湿化 ,呼吸道的水分也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使机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特别是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因此机械通气时 ,每日液体入量应保持2500~3000 mL[2]。同时保证吸入湿化的空气 ,环境湿度保持 50 %~70 %。

1.3 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间断推注湿化法 即应用注射器抽取0.45%氯化钠溶液3~5ml, 脱去针头将湿化液缓慢注入气管内,约1小时1次,具体根据病人痰液性状及气道湿化程度酌情增减次数。

1.3.2 治疗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 即用输液泵持续注入湿化液,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的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气道湿化功能。湿化液注入的速度一般为具体根据病人痰液的情况而定,以痰液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为标准:如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需要经常吸痰,则提示湿化过度,酌量减慢湿化液的注入速度,反之则湿化不够需加快湿化液的注入速度。

2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1) 将患者床头抬高 30°~45°,加强基础护理,包括每天口腔护理2 次,会阴护理2次。(2)妥善固定套管以防脱管, 套管采用双带法固定,松紧以能塞一手指为宜。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2 组患者均未发生此类情况。(3) 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切开处每天换药 2 次, 严格无菌操作。金属套管的内套管应每天清洗、消毒3 次。( 4) 每2 h 给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轻柔,减少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吸引负压40.0~53.3kPa,每次吸痰10~15 s,注意无菌操作, 每吸痰1 次,更换无菌吸痰管1根。

3 护理结果

3.1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效果评价 主要根据气道内痰液的粘稠程度,痰液粘稠程度以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液块咳出表明湿化满意。评价主要根据姜超美[3]的痰液粘稠度分度。Ⅰ度(稀液):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稠):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管内壁上留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 病人湿化效果较好 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值见表

3.2 结果:二种气道湿化法的湿化效果比较(见表1)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在对病人的气道湿化过程中,对气道刺激性小,刺激性咳嗽发生少;对气道损伤亦小,气管粘膜出血病例少;肺部感染率液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

4讨论

近年来气道湿化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湿化原理、 湿化方法和湿化液的选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临床上对于气道湿化程度监测的研究受到检测仪器和费用的限制仍不成熟[4]。

3.2气管切开后患者的护理体会。(1)加强呼吸道管道及相关物品的消毒。呼吸道管道 氧气湿化瓶每周更换2 次;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内的无菌液体应每24 h 更换; 呼吸道管路及接水瓶内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 应及时倾倒[5]。(2)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消毒,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六步洗手措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洗手[6]。(3)加强气道湿化。气管内按时滴药和雾化吸入交替进行,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4)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以防止患者因床头太低时产生呕吐及误吸。经常给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

本临床观察表明,微量泵持续泵注湿化法在对病人的气道湿化过程中,气道湿化法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气道刺激性小,刺激性咳嗽发生少,对气道损伤亦小,气管粘膜出血病例少,肺部感染率液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中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环节。所有的研究均显示, 人们对气道湿化的临床价值基本持肯定态度。目前, 在湿化的原理和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应用和逐渐成熟,必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很多, 临床效果评价也不尽相同。具体哪种方法效果更佳, 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和适宜的方法。更多的病例观察以及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将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剑波,李斌, 彭璞,等.颅脑操作后吸入性肺炎69例诊治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 23( 3) : 292 - 293.

[2] 孙红燕,纪亚红.重型颅脑损伤后经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 ,23 (9) :832-833

[3] 姜超美,白淑玲,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

[4] 胡祥芹,王春梅. 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 ,22 (11):2824 2825

[5] 陈晓娟,王孟昭,徐凯峰.机械通气中的湿化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 3) : 335-337.

[6] 何红艳,林伟青,黄雪琴,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 10) : 1407-1409.

作者单位:414200 湖南岳阳华容县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新生儿硬肿症及护理思路 下一篇: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