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的一碗牛肉面

时间:2022-02-11 10:53:32

如果问我什么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我觉得是牛肉面,我父母做的。

1994年,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新疆兵团承包土地已经无法再供养三个孩子念书,我们全家离开了农场,我的父母开始在石河子市开饭馆。当时父母均已四十,一家小饭馆,也不过是拌面抓饭大盘鸡这些别家都有的饭食,还要和附近十几家饭馆竞争。周围的饭馆找茬打架,卫生局闲来无事逮苍蝇,税务局顿顿吃免费大餐……但是一碗普通的牛肉面,让我们在城市里站住了脚。

不过是一碗面?——是的。吃过面条的人都知道,面要好吃,一是汤好,它是面的魂魄,二要面好,它是面的骨肉。只是牛肉面本来就只有一小撮肉丁,捞起来,也不过是一筷子面,牛肉汤加上一点香菜或者蒜薹碎末,其实没有多大的吃头。可是在我们那一片,一盘有肉的拌面要七块钱,三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在九几年是最便宜的饭了;它也是吃的人最多的饭,这一碗牛肉面,除去成本,顶多能赚五毛钱。

为了这一碗面能好吃,我的父母曾专门去城里生意好的牛肉面馆吃,就是用的面粉好一些,吃起来有点劲。我的父母也开始进很好的精粉,汤的味道却还是和别人差不多,我母亲却总觉得少了什么。不过在我家拉面的师傅说,街上蹬黄包车的人开始到我家饭馆吃牛肉面了,因为我家的面好。那些师傅常到对面的打饼摊子上买两个刚出炉的白饼,两块钱,再来我家吃一碗牛肉面,吃完面用汤泡饼子,五块钱吃得又饱又好,还能续一大缸子免费的热茶。

母亲想起三个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喝她熬的骨头汤,就买来便宜一点的新鲜牛骨头,这些大骨棒肉很少,但砸开后,骨髓多,经得住大火熬。等到汤开之后,这个熬汤的大钢精锅就一直放在炒菜和下面的大锅后面,由得炭火的余温慢慢滚着。直到深夜一两点,母亲和父亲才把大钢精锅抬到未熄的炭火上,一直熬到天明——这个炉火是彻夜不能熄的。父母早上四五点就起床赶到饭馆,开始准备早餐和一天的菜。这样的早上,锅里的汤并不见浑浊油腻,只看见几根大骨头沉在锅底,香味扑鼻而来,直到今天,想起这口锅里的汤香,还是让我忍不住咽口水。

其实那个锅里,父母亲只不过放了一点花椒面和盐巴,再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全靠牛骨和牛骨髓本来的香味。只要当天这一锅汤用得快,晚上就又加入新骨头,炉火不停地熬,才熬出了这样一锅始终鲜香的老汤。加上父母用的是很好的面粉,牛肉是父亲在早上三四点去屠宰场选的刚宰的嫩牛肉,香菜全是当天早市上菜农从地里割来新鲜幼嫩的。饭馆里用的醋,是一个酿醋的老人用当年的粮食做的,油泼辣椒是父母托连队的老邻居收下的当年的线辣椒磨碎做的。这样的一碗牛肉面盛出来,汤清面爽,加上醇香的粮食醋和红艳艳的油泼辣子,吃过了,香味好像还散在舌头上,很久都让人不能忘怀。凡是在我家饭馆吃过牛肉面的人,好些都成了小饭馆的老顾客。就是住院的病人,也常托亲人抱着饭桶坐两站公车来买。我家小饭馆的牛肉面,还有大盘鸡,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饭菜。

后来,我和两个弟弟大学毕业,陆续工作,父母停下不再开饭馆,那已是七八年后的事了——还有老顾客在街上遇见我父母,遗憾地打听,问他们什么时候再开饭馆。今天,我想起那些过往,那一碗一碗牛肉面,是种了一辈子地的父母用他们的诚心和智慧做出来的。兵团的孩子读书出来的不多,为了下一代不再爬在土里泥里,新疆兵团的职工想尽了办法,有去哈萨克斯坦种菜的,有去深圳打工的,有去北京开饭馆的……想到我的父母,想到他们怎样艰难地离开了土地,怎样承受一生的侮辱与辛劳,我才明白这一代兵团人吞下了怎样的血泪。

上一篇: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 下一篇:红塔山:结构提升,“500”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