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国学功底 塑造健全人格

时间:2022-02-11 04:58:40

打好国学功底 塑造健全人格

作为教师的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在目前大部分人的命运终将以一纸高考试卷来决定的现实国情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仅仅是为了传承知识吗?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我,引我思考、探索、前行。而国学解开了我所有的困顿与疑惑,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鉴于个人的困惑、思考亦或是对国学的钟爱,多年来,我重视对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因为它是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学习国学,弘扬国学,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特别是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国学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国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或人生价值得到肯定,首先这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经典思想则正是圣者们对这些问题的终极思考。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记忆最佳阶段,学习国学方面应该更具备优势,如果此时能够恰当地引入国学启蒙教育,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既用“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又用“厚德载物”“和为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 才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青少年最为薄弱的。现在的孩子,一味追求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感受真善美,传承中华美德,提高人文素养

我这里要探讨的对小学生的“国学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 、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通过学习国学启蒙,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少时熟读,终身受益”的良好读书习惯。通过熟读这些经书,逐渐地在心中树立:“修身、齐家、治天下”是我们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的追求;“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是我们的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的操守;“以诚为本”是我们做人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是我们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意志;“见贤思齐”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弟子归》,便于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弟子归》中的讲的“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首先是“孝悌”,“百善孝当头”,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谦恭有礼等。再如《论语》、《孟子》中的思想,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

三、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国学教育就如同杜甫老先生笔下的春雨,对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弟子归》,便于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弟子归》中的讲的“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首先是“孝悌”,“百善孝当头”,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谦恭有礼等。

四、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国学启蒙”是我正初步尝试的班级特色,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入门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尊老敬幼、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为进入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国学打下良好基础, 

我从学生一年开始就有步骤有计划地按照《育灵童国学教材》的内容,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的诵读和理解入手,以诵读为主。现在孩子们已经三年级了,按照《育灵童国学教材》的内容,我们开始学习背诵《论语》。

每天的中午时间定为经典诵读的时间,而且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讲解、学生自读、讲故事等,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国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国学经典都是古文,有许多生僻字和多音字,这些字词的音义掌握清楚,既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从目前看,我们班级孩子的识字量远远超出了其他同龄孩子。 同时,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五、创设浓厚的学习国学氛围

学习国学,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建立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道德行为,塑造人性的真、善、美。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从最精华、最永恒、最有用的书中,汲取中华源头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学习国学的目标就是要塑造现代中国人理想的人格,也就是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和谐健全的人格为目标。 

上一篇:感悟 / 风筝里的记忆 下一篇:改变陈旧观念,让思品“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