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如果也有生命

时间:2022-02-11 07:36:13

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拿破仑

开学还没多久,在一次晨读课上孩子们在认读词语卡片。可是坐在最前排的小男生却低着头在抽屉里不停地找词语卡片,翻了好久还是没有拿出来。我在他身旁蹲下来轻声问道:“找到了吗?”孩子停了一会儿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我的卡片缺了,顺序都乱了。”接着,他慢慢地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一叠凌乱的词语卡片。我环顾了全班,发现好几个孩子的卡片都乱了、缺了、破了,一张还没读完,就慌忙在找寻下一张了,还没上几天学,新的卡片就被折腾成这样,这可不行。于是,我利用晨读的时间好好地和孩子们讲了要如何爱护书籍的道理以及做法。

我满以为孩子们经过这次教育,行为上会有很大改善,但问题又出来了:在一次语文课上孩子们要给生字注音,他们把语文书翻到最后几页的生字表,借助生字表中带有拼音的生字注音方便多了。又一个孩子低着头,手里握着笔一动也不动,我走过去告诉他可以学其他小朋友一样借助生字表注音,可他还是一动不动,脸涨得通红,我把他的语文书翻过去一看,真是难以想象,好好的一本语文书竟然最后几页都没了。其他孩子的虽都还在,但有的已经拿掉了书壳,有的书角都翘得老高……这才几天,好好的新书怎么会弄得这么破呢?之后我留心观察,发现孩子们没有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习惯:一下课就把书随便一扔自己去玩了,书、橡皮、铅笔掉到了地上随便踩踏;中午吃饭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桌上所有的书统统塞进抽屉里;傍晚放学了把书和作业随手扔进书包。不仅书本破旧,学校的公物也不爱护:在桌面上乱涂乱画,抽屉里更是乱七八糟,卫生角的扫把破损率高,畚箕都变形了……孩子们似乎一点儿也没察觉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举止,我的教育方式也意味着失败告终。

仅仅给孩子讲大道理,定班规对于这群孩子好像起到的作用太小太小,得换一种方式。心理学上说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会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主要是儿童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我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激发孩子内心的同情心、保护欲,让孩子心理这种积极的情绪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比起老师整天讲大道理要有用多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媒介:课外书――《不一样的手》,这本书是这样介绍的:如果一本书也有思想,那么它的心情肯定会因为不同的读者而改变。有些孩子爱惜书,那双温暖的手会呵护着它,让它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而有些孩子讨厌读书,他们会用野蛮的双手蹂躏书、糟蹋书,让书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本书正好可以用来解决我们班级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养成爱护书籍、公物的习惯,那我赋予这些物体以生命,通过这本故事书中“书”的自述来直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道出喜怒哀乐。

利用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我组织孩子们共同阅读这本《不一样的手》,听着书的自述,孩子们一会儿发出了咯咯的笑声,一会儿沉默安静。虽然一节课还只读了一个开头,但孩子们看待书的想法立刻改变了。我趁势引导:“你们瞧,如果书也是有生命的,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他的幸福与否都跟自己的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咱们也有好多书,而你都是这一本本书的主人,你爱护他,珍惜他,他就会过得快乐,你不管他,还在他身上乱涂乱画,他整天受到的都是折磨。我们个个都是好孩子,相信你们一定能当好这个小主人,从现在起好好保护自己的书。”相信书的自述和我的这番话已经唤起了孩子的保护欲,他们个个都想当好善良的主人。马上孩子们就行动起来了,给书重新穿上漂亮的“衣服”,给自己的课桌擦擦脸,看见有扫把倒了,他们会觉得扫把一定很疼,赶紧去扶起,给脏脏的垃圾桶去洗个澡……

赋予物体以生命,唤起了孩子的文明意识后,关键在于趁势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年龄小,许多在我们看来不需解释的小事情都需要一一指点,这样他们才会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利用班队课我们展开了“关于文明行为”的大讨论,有的列举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有的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今后的做法等,文明行为习惯立刻在班上得到大肆渲染,乃至延伸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下课文明游戏,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激发了孩子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决心后,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强化,让他们在一次次反复实践中形成较好的习惯。处于低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好胜心强,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会对他们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依据孩子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级中公开表扬做得好的孩子,隔一段时间全班进行一次评比活动,在班级中树立起榜样,开展雏鹰争章活动,看看每个月有哪些小朋友都顺利地拿到了章,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带点竞赛味的游戏来强化孩子平时的文明行为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许多家长都非常看重学习成绩,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学校的功课外,还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给孩子报培训班培养音乐、书法、画画、舞蹈等多方面才能,却往往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个人的习惯是在平时生活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人一旦养成某个习惯就会不由自主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那将终身受益;反之,则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阻碍。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习惯非常重要。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块土壤里播种下什么,决定他将来收获成功与否。如果说父母是这块心田的第一任播种者,那么教师将是负责这块土壤最长久的园丁。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可贵的品质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这将为他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赋予物体以生命,有效激发孩子内心积极向上的意识,引导孩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播种文明,收获成功。让孩子的成长一路优秀!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滨海小学)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展中的成本管理探析 下一篇:“巧”用学具,提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实效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