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完善教师的个性形象

时间:2022-02-11 07:30:25

浅论如何完善教师的个性形象

摘要: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仪表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就要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独具的个性形象和魅力,使课堂教学在师生融洽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在个性形象的完善上要注意自己的体式语言、要有儒雅的精神风貌,这些都需要学习感悟和积累。展现教师良好的个性形象,使学生投入到教师所展示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身教言教的结合,会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organizers and lead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his words and deeds will leave deep imprint in students. So teachers must show their personality image and charm in teaching and make the teaching in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environment. When perfect their personality image, the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yle language and elegant spirit, all of which should learn, understand and accumulate. It will bring a broader learning space to students if teachers show a good personality image and make students invest to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combine teaching and precept.

关键词: 完善;教师;个性形象

Key words: perfect;teacher;personality image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33-02

0 引言

在拥有现代化教育条件的课堂上,多媒体等的介入使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变化,教师有了较多的授课辅助形式。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出的个性形象及魅力,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个性形象的塑造对于教师来说就至关重要。

教师课堂教学中个性形象的塑造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以教学效果为依据,展现教师的个性形象。进行课堂教学形象个性的塑造的目地就在于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教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和自己正在传递的信息。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个人形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应有良好的体式语言

教师的体式语言是一种十分有趣而复杂的无声语言,它通过人的形体、态势、表情来表达人的丰富情感。

俗语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对人的行为举止、礼貌修养的最起码要求。举手投足之间,作为一种体态语言,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体现着特定的情感。体态语是无声的语言,但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常常起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体式语言,否则就有失课堂的严谨性。

1.1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眼神和学生交流 博厄斯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现的眼睛和学生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眼神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内心世界。教师微笑的眼神,使学生感到温暖;信任的眼神,使学生感动鼓舞;赞赏的眼神,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责备的眼神,使违纪的学生感到内疚。课堂上,教师要多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如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时,教师用敏锐的眼光捕捉住到并给予暗示,时期警觉注意;学生能正确回答,可用和蔼亲切的眼神表示赞许,给学生以精神的鼓励;学生紧张拘谨时,教师应用期待的眼光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自信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答非所问或思路不清时,教师应用目示意启示,使学生能明确所问,另开思路。这些眼神,都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反之,如果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鼓励,对他们用白眼、怒目、不信任,就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也会影响师生关心的和谐。

1.2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的实验公式表明:人获得知识的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说明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神态自若是其胜任工作的外在表现,也是其知识、能力、气质、机智、经验的综合反映。如果教师仪态大方、春风满面,就会给学生和蔼可亲之感,使学生乐意听讲,师生关系融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脸色阴沉、面孔呆板,就会给学生压抑之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师要有儒雅的仪表风度

2.1 教师着重应大方得体 在现代社会里,着装是一个窗口,投射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高低,审美情趣的雅俗。着装的诀窍不在于华贵与时髦,而在于得体与和谐。目前有些教师的着装越来越时髦,但极少数教师因未能准确把握度,反给人华而不实之感,有些过于暴露的衣服还会给课堂教学或学生的服饰效仿带来负面影响,引起学生对教师的非议,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的穿着既要赶得上潮流、不落伍,又不失学者风范。为此,教师在服饰打扮上应做到:端庄大方,个性鲜明,文雅潇洒。质朴大方的着装能给学生以庄重严肃之感,整洁得体的服饰更能显示出教师高雅的情趣。

2.2 教师课堂用语要优雅规范 所谓“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优雅的用语,是一个人知识、修养、文明程度的体现。具体而言,教师优雅的用语要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及简洁性。用直观、形象的描述给学生以美感,;抑扬样顿挫的声调给学生以动感;以简明生动、新鲜活泼的表达给学生以乐感。这样一来,我们不难看出:表达清晰、用词生动、感染力强的教学用语,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手势语言,将使教师的授课增添无穷的魅力。

2.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朝气 中专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例如,他们迷恋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文体活动中也表现出极高的创作热情。

中专生的这种创造欲望,主要来自于他们心理上强烈的成人感及高涨的自我意识。有关研究表明,中专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非常明显,而求同思维的发展则比较缓慢,这也是中专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因之一。

针对中专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形象也要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表现为当代教师的精神面貌。那些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深受学生的拥戴。素质教育中包含美育。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精神状态,自然而然地成为审美客体,通过自己的形象示范,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3 教师要注意个人品格、经验、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3.1 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同志还指出:“振兴中华,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x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材。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为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每位教师在工作中要勤于自我反省,勇于虚心学习,不断效仿榜样,自觉修炼,刻苦践行,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广泛涉猎个学科,各领域重要知识和最新成果,以提高自身的综和知识素质;在教育实践上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通现代教育理念;苦练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3.2 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 陶行知:“爱满天下,以身作则,自化化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觉觉人,自勉勉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逆反对抗、违反校规校纪等具体情况。这些问题有可能使教师失控、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的人格形象是教师给学生的整体印象。它是教师表里如一的统一,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能动的适应环境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对待学生。课堂提问时面带笑意,使学生不感到拘谨紧张,学生发言正确时微笑点头示意,肯定赞许;启发鼓舞学生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气氛和谐。教师完美的课堂教学人格形象在学生的眼中表现为智慧的化身、前进中的向导,甚至还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保护神。

3.3 教师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质形象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去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教师也要有策略地提高师格修养,要公正、仁慈和有义务感,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培养健康、健全、正直的学生。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教师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上,甚至会落后于学生。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多样的,如电脑水平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弥补自身知识的欠缺和不足;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全新思考问题的方法,保持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敏锐感和好奇心,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刻苦钻研业务,大胆尝试教改,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增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科学安排工作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扩大兴趣范围,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保持自身的身体健康。

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通的现代教育理念;苦练专业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形象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仪表风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和审美标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全.试论教师形象塑造的多维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4,(6).

[3]王多明.教师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建构[J].昌吉学报,2004,(1).

[4]刘佑祥.当代教师形象的意蕴及塑造[J].当代教育科学,2003,(2).

[5]金绍荣,王德清.谈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J].中国电力教育,2006,(3).

[6]汪基德主编.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上一篇:对乒乓球台内反手拧拉接发球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交通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决策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