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图线的斜率与电阻值的关系

时间:2022-02-11 12:21:48

U-I图线的斜率与电阻值的关系

学生用伏安法测量灯丝的电阻时,绘出了如图1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从图上看出灯丝两端的电压并不随电流线性变化。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他们也都说出了是电流通过灯丝时引起灯丝发热,改变了灯丝温度,灯丝电阻发生了变化。严格的说,灯丝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性元件。随即笔者便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在某一特定状态(U,I)下怎样用U-I图线求出灯丝的电阻?其中就有一部分学生说,图线上某一点的斜率表示此时的电阻。他们还举了一些相似的例子,如:s-t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某时刻的速度,v-t图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加速度等等。

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借助图线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物理图线的斜率表示一定的物理意义,利用图线的斜率可以更加便捷地比较和计算物理量间的关系。那么,U-I图线的斜率能表示导体的电阻吗?笔者向学生提出以上问题,并让他们认真比较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U-I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学生认真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对于线性元件,电阻阻值不随温度等其它因素影响而变化,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流过导体的电流I成正比。其U-I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图2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ΔU/ΔI=U/I=R,该直线的斜率与电阻值相等。

对于非线性元件,其电阻值要随导体温度、环境条件等其它因素影响而变化。导体通电过程中,导体电阻要发生变化,U与I不成正比,因此作出的U-I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如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状态A时导体两端电压为U1,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1。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导体的电阻为RA=U1/I1,而A点的斜率为KA=U1/I1-I0,KA和RA两者显然不相等,此时斜率与导体的电阻值不等。

笔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线性元件可以用U-I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大小,而非线性元件则不行?而在运动学中,无论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能用s-t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质点速度?两者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学生们又回到刚开始的问题上研究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运动学中s-t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的瞬时速度,匀速运动的质点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等值,也可以通过斜率来求出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瞬时速度为v=ds/dt=k,平均速度为u=Δs/Δt,两者不一定相等。电学中U和I的关系满足欧姆定律U=IR,R不变化时U与I满足线性关系,与匀速运动时s-t的关系相似,当R随温度等条件变化时U-I关系就变得更复杂了。但电阻表示导体对传导电流的阻碍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其电流的比值,它反映了U随I的平均变化率,这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很像。变速运动可以求除0时刻外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而从U-I图像上计算非线性元件的电阻必须从0点起算U随I的平均变化率。U-I图线的斜率是U随I的瞬时变化率,它与U随I的平均变化率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导体电阻大小是由元件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与U、I这些外部条件无关。线性元件阻值不变,U-I图线是直线,斜率与电阻值相等。对非线性元件来说,电阻温度等变化,本身性质发生变化,电阻值也随之变化,U-I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曲线上某点的斜率与此时的电阻值不等。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怀疑精神、科学实验能力、协作能力、良好科学素养以及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都必须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当好一个助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索,激发求知的兴趣,发现问题;老师还要履行好一个旁听者的职责,积极听取学生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症结;老师还要当好一个参谋,要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钻研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优勒加”与浮力的故事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STS教育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