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材料在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2-02-10 08:12:49

科学材料在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一、材料准备,便于操作

科学活动是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是我们准备和投放材料的前提,也是调动孩子积极参与、探索的基本。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如在小班《吹泡泡》一研的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有吸管、清水、肥皂水、加入颜料后的肥皂水等,材料准备的很充分。可到了孩子们操作的环节,由于吸管的管口比较的光滑,肥皂水的浓度没有把握好,以至于在孩子们操作时成功率不高,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吹出泡泡。这时孩子们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就大大的降低了,有些孩子的思维甚至游离到了活动之外。在活动之后,我们研讨、反思,材料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是导致活动效果不佳的关键。在二研时,教师更换了吹泡泡的工具,活动前反复试验肥皂水的配比。在孩子们操作时,他们有的惊喜,有的兴奋,有的在相互比较自己吹出泡泡的大小,还有的在为自己吹出了“双胞胎”泡泡而激动不已。同时,在操作和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清水和肥皂水的不同,知道了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都能吹出泡泡。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的吹彩色肥皂水,让它们在“海底世界”背景图上留下彩色“脚印”。在两次内容一样的活动中,由于材料操作性的不同,活动的效果以及孩子们的收获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提供便于孩子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他们从中去探索和发现,并且体验快乐。

二、材料丰富,目的性强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科学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断地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体现材料的丰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话,孩子们往往会无从选择或者操作一会儿这个又玩一会儿那个,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丰富又要思考投放这种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纸花开了》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有报纸、牛皮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糖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花。活动分三次操作进行,首先请孩子们将报纸花放入水面,观察“花开”的现象,从而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随后出示报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牛皮纸等,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不同的质地的纸同时放在水面,耐心观察它们的“开花”现象。通过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观察,总结出不同质地的纸花,它们的“开花”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纸和玻璃纸。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纸花不“开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糖纸和玻璃纸它们没有吸水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师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们在操作时深深的被实验材料吸引,探索的兴致很高。

三、材料启发,拓展思维

科学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如在大班《磁铁的秘密》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给孩子们提供了标有红蓝两色的环形磁铁,让他们自由操作。从中孩子们发现红的和红的、蓝的和蓝的一碰就相互分开,而红的和蓝的一碰就牢牢地粘在一起了。这个发现就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从而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在初步理解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后,教师进一步的提供了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普通磁铁,请孩子们通过实验和思考来标出不同磁铁上的两极。两次的操作,让孩子们加深了对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的理解。科学活动中材料的合理提供是帮助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操作,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考虑,并且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小结。从而,让幼儿真正的体验到科学实验带来的快乐。

本文作者:周维工作单位: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五凤幼儿园

上一篇:浅议生活中的幼儿教育 下一篇:幼儿科学引导式教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