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2-10 06:42:29

生成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讨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使课堂空间无限延伸,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充分考验老师的课堂应急处理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生成教学进行探讨。

一、从质疑中“生成”

质疑是新的教学资源的一种重要生成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地激疑、导疑,积极创造情景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例如,在讲存储器容量时,我给学生这样讲解,存储器容量的大小用单位“字节”(B)来表示,比字节更大的单位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是:1 GB=1024 MB,1MB=1024 KB,1 KB=1024 B……这时,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一字节到底有多大呀?我一愣,就在那一刹那,我看见了桌子上的一个软盘,我突然来了灵感:存储器不就是用来存放数据的容器吗,我只要能解释一字节的空间能存放多少数据不就是解释了这个问题了吗?于是,我告诉他们,计算机存放一个汉字需要两个字节的空间,接着我就以一个软盘容量是1.44 MB为例,和学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了一张软盘可以存放多少个汉字。

操作刚结束,学生马上一片哗然,一张软盘可以放这么多个汉字呀!当我再问他们知道一字节有多大的时候,他们都争着喊:知道了。其中还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一字节就是半个汉字那么大。”从他们不太准确的描述中,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他们对存储器的容量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具体的感性认识。

二、从意外中“生成”

生成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反映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但往往就是一些“意外”生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例如,我在讲解完如何使用Word输入文本内容后,布置学生练习时,有个男生在键盘上正“胡乱”地按个不停,我走过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同学乱按一通后,发现了一个秘密——在智能拼音输入法的状态下,从F1到F12之间的12个功能键有很神奇的作用,我突然觉得非常意外。于是我因势利导,组合键只有用Ctrl键才有用吗?他说我刚试完Ctrl键,我猜想Shift键和Alt键可能也可以用,因此,我给他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就是将这些功能键的作用全部列出来。到了第二次上电脑课,他果然交来了一份整洁、详尽的作业。我用他交来的作业在班上讲了一节关于功能键使用的探讨课,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分享了他的“成果”,还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三、从探究中“生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取,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生成的过程。例如,在上Word修饰文字格式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有个学生问我:老师我想用华文彩云字体,可是它是透明的,能不能在华文彩云字体中间填充颜色?这是我备课时没预料到的,第二次上课,我专门留了一节课让全班同学探讨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最终得出:只要用Flash将字体打散,再进行填充就可以了。有的小组还提出了用Photoshop、CorelDraw也可以实现。

因此,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既需要精心的预设也需要动态的生成,教师灵活捕捉有效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上一篇:关于钳工实习指导的若干探讨 下一篇:EWB对中职电子实验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