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应引起社会关注

时间:2022-02-09 06:51:37

“男孩危机”应引起社会关注

“男孩危机”,即形容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儿童教育和研究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中说:中国0~18岁的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呈现落后于女孩的迹象。

男孩不如女孩成“社会定律”

今年26岁的王俭说,在他读书的十多年里,“男孩比不上女孩,早就成了定律”。王俭从小学读到中学,班干部始终是“娘子军”,偶尔有几个男孩当班干部也仅限于体育委员。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时,十有八九是女孩。每次期末考试后,海报栏张贴的年级前100名,95%是女孩的名字。

2007年,王俭考入上海一所知名大学建筑工程系。这本该是男生的强项,但本科和研究生7年,奖学金、优秀干部等奖励,3/5都被女孩收入囊中。王俭说:“女孩都是外星人,她们好像一生下来就是成熟、懂事的。”

某高中陈姓语文老师说,以前,看衣着、听声音就能辨别男女;如今,有些男孩在姿态和外观上出现中性化甚至女性化倾向。过去,追星、化妆是女孩的专利;现在,不少男孩也有这样的爱好。“我班上有几个大男孩,出门还要拉着妈妈,看到女生搬重物不知道伸把手。”

应试教育拖了男孩后腿

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局限、没有顾及男孩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是主要原因。

课程没考虑发育“时间差” 在基础教育阶段,男孩身心成熟普遍晚于女孩。8岁男孩的专注力和表达、思维、读写能力,相当于7岁女孩的水平。小学阶段,女孩会因为先天优势获得更多的锻炼和表现机会;而男生则因为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截”,难以受到重视或培养,从而在学习上消极怠工。

教育片面强调“静文化” 现行教育普遍提倡“静文化”,要求秩序性强,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甚至下课时也让学生待在教室里。学习紧张时,有的学校还会取消已经为数不多的体育课。这些都会阻碍男孩养成具备男子阳刚气质的特性。

知识模块“不补短” 有调查显示,女孩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习方式,男孩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等,男孩喜欢的恰恰是中国应试教育中被“忽视和排斥”的。

男老师成了稀缺资源 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约有100万人,真正从事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有专家表示:“男教师的教学方式、性格是女教师无法替代的。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不利于培养男性气质,还会增加学校管理成本和难度。”

性格培养严重缺位 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兼顾社团活动、发挥学生所长,培养每个孩子的品格。但如今的学校只是单方面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地做重复工作的特质,却扼杀了男孩好玩好动的天性,不利于人性均衡发展。

因性别施教非常迫切

家长对某市开设“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褒贬不一。有家长表示:“实验班最打动我的是强调男孩的自信。现在,学校里给男孩展示的机会有限。”有家长不看好纯男生环境:“现在,本来就已经是女孩少、男孩多,加上都是独生子女,还要在全是男孩的班里上课,不利于异往。”也有家长担心,男孩在一起会打架、玩电脑,不专心读书。

“新生事物的出现肯定会遭遇一些质疑。但总体来看,推出实验班的过程很顺利。”男子高中学校的校长卢起升说,“高考是现行体制下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同时会考量身心发展、思维发展、社会事业拓展和实践能力提高等方面。对男孩来说,这些指标更具说服力。”

也有教育专家强调,应进一步纠正教师配置,加大在校男教师比例,提高其待遇和社会地位,使得学生能接受性别均衡的教育。

上一篇:演员石小满:贤妻为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一篇:观唇色 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