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方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就业素质解析研究

时间:2022-02-09 05:54:02

中部地方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就业素质解析研究

摘要:河南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学生的就业素质存在不足。笔者所在团队通过对河南10个地市区域内的12所具有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校选取毕业生样本,实地调查与统计;对120家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及管理机构,进问卷、面谈、电话调查。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解析河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的状况。

关键词:经济管理;就业素质;就业策略;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34-02

河南本专业科80多所高校中80%高校都开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笔者调查的12所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人数累计有7200人之多,由此可见,河南省内部此类专业毕业生的供给虽然非常充裕;另一方面,急需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企事业用人单位却反映很难聘到合适的人员,(整个企业调查样本的40%)。所以就出现互相矛盾的现象,社会存在就业机会和空间,而高校毕业生却出现了高“失业率”。导致这种矛盾出现的原因何在呢?

一、毕业生样本的调查

笔者于2010年10月初开始在郑州师专、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焦作师专等12个有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了以就业为目的的问卷调查,并从每校抽取50~100位2009年应届经管专业毕业生和往届经管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就业概况调查分析。应届毕业生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67.6%,15%的人自主择业,仅有27.4%的人处于失业或不稳定状态。往届毕业生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36.3%,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28.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单位性质75%、工作性质及内容30%、薪金待遇40%、人际关系30%四方面。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主要由他们的就业素质决定。数据显示的27.4%的人处于失业或不稳定状态,在已就业者的67.6%中又仅有28.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这说明河南各高校经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不容乐观。当然引起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就业素质方面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2.就业观念调查及其问题分析。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表示了解自己的学生43.97%,不了解56.03%.对选择职业的了解程度,表示对求职职业有很清楚了解的学生10.9%,一般了解40.5%,不了解48.6%。选择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行业前景”31.53%,“薪水”30.72%,“地理因素”20.76%,“个人发展16.99”%。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乐观28.24%,一般43.56%,不乐观28.20%;当求职不理想时:愿意降低求职标准33.38%,愿意从事不对口专业38.11%,愿意提升自己学历的28.51%调查显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对就业压力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就业期望值较高。在择业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工资待遇、地区及稳定性等诸多实际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务实化、功利化倾向。

3.心理品质调查及问题分析。对所学专业满意30.8%,一般41.5%,不满意27.7%;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的30.72%,偶然的45.63%,很少的20.52%,没有3.13%。对自己的身形、相貌不满意,对所学专业不满导致知识掌握程度差等有自卑感的学生有69.69%之多。求职途径的选择,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的35.21%,通过自己能力谋求职位64.79%。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8.37%认为自己善于与人交往与沟通,50.85%一般,不善于的40.78%。由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经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心里误区,比如说:攀比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以及依赖心理等。

4.就业技能调查及问题分析。决定就业的因素:“学习成绩”30.95%,“个人能力”25.64%,“各类获奖等级证书”20.62%“实践经验”22.79%。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大三时开始75.89%,大四时开始24.11%。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系统的职业规划16.53%,比较模糊的职业规划38.92%,没有规划44.55%。23.46%的大学生认为“应聘技巧”是择业过程中的决定因素,80.91%的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具体有效的求职技巧培训服务,这说明这些学生非常缺乏求职技巧。

二、用人单位样本调查

笔者对郑州、新乡、焦作,洛阳等城市的120家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的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及管理机构进问卷、面谈、电话调查,用人单位样本调查显示。

1.适应能力。96%企业样本放映当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符合上述所说的交际能力欠缺。用人单位倾向于在专业技能基础上能够迅速接受相近行业技能的培训。

2.持续学习能力。90%的企业样本放映在当前环境下毕业生学习积极性欠缺,缺少“解决事情能力”的锻炼,只有少数毕业生,会真正深入到职业生涯里面,通过自己理解,喜欢钻研,学会应用。这类毕业生往往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比其他学生轻松,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比同龄人强些。

3.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95%的样本企业通过面试判断毕业生是否优秀,只有5%的样本企业相信毕业生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证书所占据的分量。面试可以理解为现实社会考核的缩影,能够考察毕业生在这个社会中如何最优化的解决全部问题能力。大多数的毕业生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原因在于大多数的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欠缺自行解决问题,分析创造能力,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僵化了思路。要获得以上两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就业素质培训获得。

三、高校的培养理念转变应当以市场为轴心

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切实调控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劳动力的供给质量。缓解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于改革培养方式,准确定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优化配置,整合教育资源。

1.关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素质。毕业生迎接的第1个挑战就是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需要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能积极面对生活的心理状态,在不同层次社会结构、单位之间的相互适应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的不断适应。

2.引导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社会意识对毕业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影响了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上一篇: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及影... 下一篇:浅谈英语和汉语的时体系统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