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研究中的不足及其表现

时间:2022-02-08 03:43:41

范长江研究中的不足及其表现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的生平和贡献吸引了学界和业界众多关注的目光,成为现当代新闻人物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范长江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可喜收获,不仅出版了两部同名的《范长江传》,而且出版了范长江的纪念与研究文集《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以及与范长江有密切关系的《国际新闻社回忆》、《范长江与青记》等个案研究成果,报刊等媒体发表了数百篇介绍和研究范长江的专题文章,而且目前还在以每年十多篇的数量增长。不过,在颇为丰硕的成绩背后,笔者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具体分析其不足的表现、原因并寻求克服的对策,就成为推动范长江研究深入而持续开展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范长江作品、生平行止等基础性文献资料搜集不完备

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近于说梦的。”①所以,研究范长江当然要对范长江生平行止、作品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其贡献及其新闻史意义。相比孟秋江、陆诒等人,学界对范长江的著作收集得还比较齐全,如1980年重新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1981年编辑出版了《通讯与论文》,1989年编辑出版了《范长江新闻文集》,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范长江的新闻作品及其贡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范长江夫人沈谱亲自编辑的《范长江新闻文集》,分上、下两集,86万字,基本上包括了范长江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人们所习见的重要作品。但是,《范长江新闻文集》仍然遗漏了为数不少的范长江新闻作品。如蓝鸿文先生在《范长江有哪些新闻作品未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给读者一个研究目录》中,就披露了范长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60篇文章的目录。②此外,方蒙先生的《范长江传》也披露和提供了不少范长江的文章线索,如该传记中就介绍了范长江在《国民公论》上发表的《中国新闻记者的团结运动》、《一个新闻记者的认识》等重要新闻论文,在《救亡日报》上发表的《论敌人在桂南的新动向》(1940年2月3日)、《怎样粉碎敌人的新阴谋》(1940年3月24日)等文章,在《战时新闻工作入门》中也有范长江的文章。笔者在《范长江的三篇新闻学轶文》、③《〈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记者〉与范长江的记者素质观》④等文中,也介绍和叙录了范长江几篇文章的内容。这些文章也都没有收入《范长江新闻文集》之中。其实,这仍远远不是范长江先生作品的全部。

范长江非常勤奋,写作倚马可待,当年熟悉他的夏衍曾经回忆说:“大家当时还有一个感觉:国新社的朋友中,长江的笔头是很快的。在桂林时胡愈老等有个聚餐会,长江、刘思慕、姜君辰和我一些人都参加,国新社要发什么稿,每次聚餐会一谈,哪一件事要写一篇文章,就拿起笔写。当时写稿最快的两个人,一个是范长江,一个是刘思慕。”⑤但在《范长江新闻文集》中,范长江开始领导国新社以后的作品很少。这是因为1938年10月以后,范长江脱离了《大公报》,担任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的领导工作,失去了一个固定的发表文章的阵地,他的文章大都散发在当时国统区尤其是大后方的一些报刊上面。而“‘国新社’所发的稿件,大都是关于抗日战争的通讯和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专门论文,两年内总有一千篇左右(这是大约估计,因具体数字已不记得)。经费主要是靠稿费。”⑥

范长江目前散佚的新闻作品,据笔者研究所及,如《东方战友》、《抗战周刊》、《全面抗战》、《西南青年》、《浙江潮》等刊物上,都发表过范长江的文章,但至今未见有学者介绍或论及。抗战中后期范长江的写作中专论形式比较多,其中很多都散存在当时大后方的一些报刊上。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报刊多由于岁月尘封,被人遗忘,很少进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可以肯定的是,范长江目前散佚的新闻作品数量不少,即便是已经被学者著录的作品中,其中有些也很难得窥原貌。如蓝鸿文先生在上述文章中所提供的范长江《胜利的把握》一文,即是根据1937年10月10日上海《大公报》上刊登的书刊广告信息加以著录,而原文具体面貌和内容至今不详。

全面而系统地掌握范长江的新闻作品,是客观公正研究和评价范长江的前提。目前学界对范长江新闻作品的搜集很不完备,如至今没有一部范长江的作品全集出版,更没有也不可能有一部比较详细可靠的范长江生平行止和著述系年之类的著作问世,直接造成了范长江研究中以偏概全、评价失当等缺陷或弊端难以避免。两部《范长江传》都存在着叙述范长江在抗战中及后期生平行止比较模糊的缺陷,原因就在于这方面的作品与相关记载缺乏发掘,原始资料相对匮乏。

研究领域狭窄,视角单一,时有疏失

范长江以通讯写作闻名于世,因此,对其新闻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均注重其新闻通讯,而且相关研究也大都集中在其通讯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上面,这自然有其道理,但也造成了研究中的某种失衡现象,与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范长江的贡献有较大距离。研究范长江的文章,包括范长江的亲友、战友、同事等写的回忆性文章,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300余篇,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梳理范长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2)论述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时代意义;(3)介绍范长江和中国革命领导人、等人的关系;(4)分析范长江通讯作品写作艺术特色;(5)探讨范长江成名之路;(6)研究范长江的思想、品德、作风等;(7)发掘和介绍范长江的佚文、摄影作品等;(8)个案式研究。如分别叙述或研究范长江在大公报、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国新社、华商报、新华社华中分社和总分社、华中新华日报、华中新闻专科学校、上海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的活动及其贡献,分别研究范长江在红军长征、转战陕北、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的报道等。

这些论著中,一大部分是史料性的回忆文章,而学术性较强的文章,基本上都集中在对范长江新闻通讯的艺术特色、范长江新闻思想两个方面的探讨上,领域狭窄,视角单一。例如对范长江的新闻、评论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个空白。范长江在北大读书时,写过许多校园新闻。当《大公报》记者时,又发过许多新闻专电。随等中央负责同志转战陕北期间,当时中央许多关于政治、军事的新闻和评论,都由范长江和陆定一执笔撰写。范长江在建国初期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期间,分工联系中央财经委员会,也采写过很多财经新闻,撰写了很多评论。但由于这些新闻、专电和评论当时多不署名,无人进行采写者身份确认和甄别。因此,范长江在这一方面的新闻贡献就只能付之阙如,形成令人遗憾的空白。

上一篇:轨道上的文化价值符号 下一篇:专家解读私人飞机市场现实与理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