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与大山的心灵之约

时间:2022-02-08 01:16:05

山里黑得早。晚饭后,我再次走在营区里,仰望黑蓝的天空,大山矗立眼前,神秘而深邃,无数情景在我眼前展现,我仿佛看到了一路跌跌撞撞却又坚韧无比走来的自己。那一刻,我的心震颤了。我发现,我爱上了大山。

有这么一群兵,他们深处黔南大山之中。一直以来,有关这里的各种故事都如同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新闻记者。终于我有一次难得的机会进入这座仰慕已久的大山,走进那群仰慕已久的恋上了大山的士兵。这里撷取几则不一样的故事,将我心目中的大山和这群可爱可敬的士兵介绍给读者。

大山的魅力

——新战士刘涛的3篇日记

3月31日 阴

我带着家人的殷切期望,带着对警营生活的美好憧憬,踏上了从军的征程。光阴似箭,转眼间,新兵训练生活即将画上句号,我和刚刚认识3个月的战友们将分散补入执勤一线。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下午吃饭时班长告诉我,我即将去的地方是大山里的中队!

心一下子就要凝固了。别人当兵威武雄壮,我却来守大山!部队根本就不把我这个大学生放在心上……心里各种纠结、各种郁闷、各种无语、各种……

4月1日 晴

今天上午,我一脸惆怅坐上了上山的车,翻过一座座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看到了几个战友在一个山岔路口敲锣打鼓欢迎我们,他们可高兴了,我却高兴不起来。下车,两个老兵跑过来给我扛背包拿行李,说一路辛苦了,以后我们就是一个“三互”小组的,互帮、互学、互教,以后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嗬,这些老兵看来还挺好相处。一股风绕过四周岩壁的阻挡,凉凉地吹在身上,我心里舒畅了些。

集合时,排长洪腾面带笑容看着我们,他个头不高,却给人一种亲切感。他给我们介绍这里的地理环境,说到一个词叫“大山精神”。他说,这大山里条件艰苦,但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有师长也有将军,也有自己退伍后创业当老板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深深热爱着这里的大山,“扎根深山不言苦,默默无闻作贡献”。

饭后我私下问几个老兵,他们告诉我,洪排长也是一名大学生,当了干部后就一直在大山里,由于任务特殊,女朋友不能来探望,手机也打不通,这里就他一个干部带队,不好意思给领导提出休假,于是跟女朋友一分开就两年多没见面了。但是他与大家很合得来,常开玩笑说他是“倒插门”到这里,来和大山谈恋爱。他还利用到队部开会的时机下载一些百科讲坛、经典电影来到执勤点跟大家分享,看完还跟大家谈他的心得体会,教会了大家很多道理。总之,大家挺佩服他的。

那时我不知怎么心里酸酸的,感觉自己有点渺小。再望向洪排长时,他在我心里有点高不可攀起来。好吧,我承认我是容易受感动的人。不过说真的,在这大山里也挺好的,虽然少了市井的那分繁华,但却也没有了那种喧嚣,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也只有这里才能让人的心灵静谧下来。

4月12日 阴

今天中队组织军事和勤务考核,在跑五千米的时候,我由于身体胖老是跑在队伍的后面,班里战友有的帮扛枪、有的拉我、有的推我,在大家的团结互助下,我们班跑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高兴坏了,和全班战友一一拥抱。所有的科目考核完,我们只有一个科目良好,其余全部优秀。队长宣布成绩时,现场表扬了我,我心里面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来到执勤点上经受的第一次考核,考出这样的好成绩,算是给自己的军旅生涯开了一个好头。我暗想,在今后的训练、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一定要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做一个真正的硬汉,做一个人人崇拜的时代军人。

山里黑得早。晚饭后,我再次走在营区里,仰望黑蓝的天空,大山矗立眼前,神秘而深邃,无数情景在我眼前展现,我仿佛看到了一路跌跌撞撞却又坚韧无比走来的自己。那一刻,我的心震颤了。我发现,我爱上了大山。

大山的滋味

——“养殖专家”们的特殊收获

由于中队深居大山,远离城区,所处地理环境特殊,给养员只能三天外出一次,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小镇上购买主副食品,中队长年吃的肉类,都是用冰箱保存下来的,很难吃到新鲜的肉和蔬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队官兵自发地行动起来,开展种植养殖,用行动在这个大山里传承着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南泥湾”精神,大大丰富了菜盘子。

来自遵义的上等兵王茂鼎,刚入伍时白白净净,一看就像是城里人。自从来到四班后他主动接过放羊的活,每天手拿一根羊鞭随羊奔波在山中,仅仅一年他把5只羊发展成了60多只的羊群。每天早晨,王茂鼎赶着他的羊群上山而去,叫喊呵斥声中,不时传来欢快的小曲儿,战友们说,“羊倌”的心很阳光,让人羡慕呢。

除了王茂鼎,每天和鸡鸭鹅羊等家禽家畜打交道的洪德也是个“养殖专家”。入伍前,他做过生意、开过车、修过铁路、建过房子,就是没有养过鸡喂过鹅。入伍来到大山后,为了让官兵吃上新鲜的肉类,洪德买来许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专攻养殖技术,并且购买了几十只小鸡鹅,在中队后院建起了一个小养殖场,经过繁殖,现在已经发展到200多只,被身边的官兵称为“养殖状元兵”。洪德告诉笔者,每次有客人来到山里,战士们都会杀两只鸡来招待客人,让客人吃上无公害的美味大餐。特别是重大节日或者战士过生日,中队都要杀鸡宰羊,看着战友们吃着自己养殖的鸡羊,嘴里啧啧赞叹,感觉很幸福,很满足。洪德说,他在这里当兵已经6年多了,不仅找到了军人的价值所在,同时通过自己努力,学到了不少在部队适用、对自己终身受用的技术。

近年来,中队利用房前屋后,开辟了不少菜地,课余时间,战士们都到自己的菜地里,大抓农副业生产,不管春夏秋冬,官兵都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对官兵而言,也是一种锻炼,一种体验。

“虽然在大山里当兵比较寂寞,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但这里的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乐趣。”放羊归来,王茂鼎这样给自己的大山生活定位。

大山的情爱

——官兵对大山的承诺

五班附近有个布依山寨,上世纪80年代,寨子里有160户人家,据说大半有近亲结婚情况,人口素质普遍较低。五班官兵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山寨出口处用木头搭建了“计划生育宣传棚”,准备了茶水,挂满了“计划生育”的宣传图片。村民进来歇脚喝茶的时候,官兵们就给他们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向已婚青年免费发放避孕药品、药具。二三十年坚持下来,寨子里村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与早生、超生和近亲结婚习俗彻底决裂,文明新风吹进每家每户,整个寨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队官兵情牵驻地群众、融入驻地发展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周边村寨的人们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贫困生活,一代代官兵不遗余力帮助村民们开阔眼界,燃起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笔者到中队时,刚好碰到指导员彭林海带领今年入伍的几个大学生士兵到田里给村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他和村民一样踩在田里,“迷彩泥腿子”格外显眼。两名战士则带着印制的十报告要点上各家各户发放宣讲。

彭林海说:“现在我们的帮扶已经制度化、经常化,且不再局限于给给补补,而是重点放在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上。村民们也很欢迎这样的帮扶,说能学到东西,让大家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

彭林海上山几年,对大山的理解更深刻。他说,大山阻隔了人们的目光,但也培育了这里人们坚韧的性格,深深地打动着官兵们的心。官兵们在帮扶驻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也从老百姓身上感受到了山的坚毅沉稳、朴实无华、厚重豁达,使大家能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定自己的信念。“人民养育了部队,我们所做的,也算是一种反哺吧。”彭林海道。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不必素食主义/冬季水果新 下一篇:舌尖上的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