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2-07 11:48:00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调整,使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目标更加明确。然而,这又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针对课标、面对学生、着眼中考,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讲授些什么知识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呢?这也正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是传播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舞台。然而,新课程改革下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仅让我们开始思索语文课堂到底要教给学生点什么?如何上好语文课成了最大的问题。

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关于什么是语文,有很多种定义,有的甚至相诋,但语文应包含“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似乎是没有争议的。但事实上,许多语文老师的实际理解仅“语言”“文字”,略含“文学”,不提“文化”,这是一种“窄化”现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到九年级总目标是从5个方面要求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几分落实?“识字与写字”只有“识字”;“阅读”只落实了“课内阅读”;“写作”基本“靠天收”;“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干脆束之高阁。说语文“少慢差费”,说语文“枯燥无味”,说“学生语文能力怎么了”,说“读写听说”欠缺,都是因为将语文“窄化”了。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往往是教参教案列出这是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将它作为课堂目标,努力地教给学生。如此一来,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势必远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学不懂而使课堂气氛沉闷;如果教学目标太简单,通过教师简单提示就可以学懂,我们还津津有味地作为课堂目标突破,学生也会因为缺乏求知动力而课堂倦怠。无论是教学目标太难还是太简单,这样的课堂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

根据课标和学情确立教学目标之后,把课文文本作为一个载体,通过问题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来完成教学任务。明确了一节课的任务和目标,锻炼情节分析能力、语言分析能力、文意分析能力。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结合课文来完成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锻炼学生的这样一种能力,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学习可以对其他课文学会自学,这其实也是对能力的一个训练。

其次是怎么教的问题。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出现了较多新的教学形式与新的教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语文教学新的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必须要注意一个“度”——也就是合适这个问题。

要想使课堂效率高就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当中不能单单只备书本上的东西,还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和内容设想一些话题和内容,预想到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课堂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一切都要设计好。这样只会准备充分,才能上好课。课堂问题的预设首先要结合教材教参和学情,提问是为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追求课堂的表面互动热闹。教师在备课时,应努力对问题的提问、回答作一些指向性的设计,巧于相机点拨,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有迹可循,而非满足于给出结论式的答案,从而培养其语文能力。

再次是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就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说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引导学生的有效途径,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方法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成绩自然就会好。在讲课过程当中对待同样的一个班级,两个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风格,教学效果和课堂的积极性就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法和风格。同样现在也要追求“流行”,所谓的“流行”就是指能够了解当前最热门、最受学生喜欢的歌曲、流行语、偶像明星等,这样便于和学生有共同话题,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开放的课堂首先是民主的课堂,而民主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合作化阅读,允许学生探究,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在乐学中积极参与,带着自己的体验、带着自己的渴望去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真正体现了在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最后,是怎样创新的问题。课堂教学不可能是死板无味的,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就要学会创新,在学习别人成功之处的同时,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优点和长处,加上自己的东西,形成独特的习惯和风格。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则是一项具有情感色彩的非常复杂的工作,给予学生的则更多的是师爱,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自身形象素质的提高是获得学生钦佩和信赖的关键。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努力积极学习,使这个过程时间缩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只有用爱,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和教育。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篇:高中数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