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主要枝干害虫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2-06 03:15:10

杨树主要枝干害虫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

摘要:杨树枝干害虫,俗称林木的“内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潜伏性和毁灭性。文章介绍了为害杨树主要枝干害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杨树枝干害虫;生活习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72-1

随着各项造林工程的深入开展,我市杨树幼龄林面积在不断增加。然而,杨树枝干害虫对幼树的为害也逐年加重,有的已给国家和林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做好杨树枝干害虫的防治工作,保护幼树成林成材,是当前林业生产过程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笔者经多年观察和防治生产实践,现将几种杨树主要枝干害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杨干象

1.1 生活习性

杨干象又称杨干象鼻虫,是国家级检疫对象。主要为害3-10年杨幼树主干。该虫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和卵在树干韧皮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5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道为害,6月下旬蛀入木质部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成虫出现后经过补充营养于8月中下旬产卵。卵多产于树干裂皮缝或叶痕内,平均每雌产卵44粒。成虫寿命30-40天。

1.2 防治技术

1.2.1 严格检疫 杨干象是我国重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调运苗木要严格进行检疫,严禁用带虫苗木进行造林。

1.2.2 药剂防治 5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1:10倍涂抹幼虫排粪孔和蛀食的坑道(涂药前最好用锥子在被害处扎几个孔,以便药剂渗入)。

1.2.3 人工捕杀 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组织人力捕捉树干上的成虫。

1.2.4 保护天敌 啄木鸟和蟾蜍取食杨干象幼虫和成虫,应加强保护利用。

2 白杨透翅蛾

2.1 生活习性

该虫主要为害杨树1-3年生杨树苗。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苗木内蛀道末端越冬。幼虫在4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新孵化幼虫6月中下旬蛀入树干,10月上旬开始越冬。

2.2 防治技术

2.2.1 严格检疫 对调入调出的苗木实施严格检疫,剪除带虫虫瘿,烧毁,防止幼虫扩散传播为害。

2.2.2 药剂防治 6-7月份,每隔7-10天往树枝上喷1次50%辛硫磷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毒杀新孵化幼虫。

2.2.3 物理防治 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诱杀雄蛾,也可收到很好效果。

3 青杨天牛

3.1 生活习性

该虫主要是幼虫为害杨树枝干,特别是枝梢部分。青杨天牛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羽化后成虫5月中下旬产卵。成虫产卵前用上腭咬一倒马蹄形刻痕,然后将一粒卵产在刻痕中,每雌虫平均产卵31粒。

3.2 防治技术

3.2.1 人工防治 于4月上中旬,发动群众剪除带虫虫瘿,集中烧毁。

3.2.2 化学防治 在成虫出现的5月上中旬,每隔5-7天喷1次绿色威雷6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毒杀成虫和卵。

3.2.3 生物防治 7-8月份,释放管氏肿腿蜂,蜂虫比为2:1。

4 杨锦纹吉丁虫

4.1 生活习性

该虫为害杨树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杨锦纹吉丁虫三年完成一代,以不同龄的幼虫在树木枝干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产卵,6月下旬出现新幼虫。

4.2 防治技术

4.2.1 严格检疫 对带有幼虫和虫卵的树木严格外运,调出的原木必须经过剥皮处理,以控制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

4.2.2 化学防治 在成虫发生盛期产卵之前,即6月中旬前后,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600倍液,毒杀成虫。

4.2.3 人工捕杀 有条件时,在成虫出现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动群众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捕杀成虫。

5 疣纹蝙蝠蛾

5.1 生活习性

疣纹蝙蝠蛾又称柳蝙蛾,在本地主要为害杨、柳及水曲柳、刺槐等。该虫在我市两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地面或以幼虫在树干基部和胸高处的髓部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植质为食,2-3龄以后,6月上旬转向杨、柳、刺槐等树木干基中为害;8月上旬至9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下旬羽化成虫,成虫在黄昏时活动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738粒。

5.2 防治技术

5.2.1 严格检疫 对调入调出的苗木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幼虫随苗木调运传播。

5.2.2 药剂防治 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对在地面活动期2-3龄幼虫,采用3%高效氯氰菊酯或40%氧化乐果600-800倍毒杀,一般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喷洒;对于蛀入树干的中龄幼虫,可用杀虫剂注入孔内或用毒棉球堵孔。老熟幼虫在坑道内化蛹时期,用毒泥堵孔。

作者简介:陆亚梅(1971-),女,吉林公主岭人,就职于公主岭市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病虫害及营林生产。

上一篇:推广生物农药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下一篇:一枝黄花对土壤营养元素的积累与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