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谣 大课堂

时间:2022-02-06 05:36:42

小童谣 大课堂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为我们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要义,即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二、为什么尝试在一年级进行群文阅读

(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语文应该给予每个孩子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是孩子学生生涯的起始阶段,此时就开始让孩子们浸润于“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中,更利于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兴趣,丰富厚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要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处,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都能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因此,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这一重任无疑落在了语文老师的肩头。再翻看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古诗8首,童谣18首,课文4篇,其选文在所有教材中算较多的,然而,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只阅读这30篇文本,就算能感受阅读的兴趣,也不可能激发持续阅读的兴趣,更没法保证孩子的阅读量。这就需要我们将大量的课外读本引入课堂,以此丰富孩子们阅读的厚度。

(三)提升思维的境界――宽而广

正所谓“不学无以广博”,孩子们的阅读量增大,获取的知识量便会增多。同时,不同的选文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思考。例如,我在教学“手和脑”一单元时,我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容纳了《两件宝》、《小猪盖新房》、《平平搭积木》、《老鼠搬鸡蛋》、《不动脑筋别发言》五则童谣,先学了教材文本《两件宝》后,我分别出示另外四则童谣,熟读成诵后,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吴老师会在这节课给大家推荐这些童谣呢?很多小朋友稍作思考便明白了,这些童谣都与我们今天学的“手和脑”有关系。看,无形中,孩子们学会了联系这一思考模式。又如,在“劳动”一单元里,我引入了《小雨点和大雨点》这篇文章,当我们读完文章,聊自己喜欢小雨点还是大雨点时,有大半孩子都很自然地选择了大雨点,因为“大雨点让没花没草的地方长出了花草”;令我欣喜的是有十多个孩子选择小雨点,因为“小雨点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姜哲然的发言更是精彩:“小雨点和大雨点一样,都滋润了花草,我都喜欢!”学会欣赏,不绝对地看问题,这不正是阅读让孩子们领悟到的吗?

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在入学伊始便大量阅读,多方面积累,如此以往,定能厚积薄发,成就智慧人生。

三、怎样在一年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一)识字是前提

一年级开学之时,我借鉴了韩兴娥老师的方法,编写了识字课本《读儿歌 识汉字》,通过熟悉的童谣引领孩子自主识字。在入学初的摸底调查中,我们班最能干的孩子能识203个汉字,通过一个半月的童谣识字训练,最能干的孩子已经能认512个汉字,还有些孩子能给汉字组词。

当自编教材读完后,我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本“集字本”,引导孩子们到生活中去自主识字。这样,孩子们的识字量便一天天多起来,为课堂中的群文阅读扫清了一定的识字障碍。

(二)注意力是保障

我们知道智力包括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像力五大因素。任何一个老师都知道要保证一节课的高效,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接这个一年级之初,我就将学生注意力的训练放在了教学首位,便针对低段的常用教法做了分析研究。我发现,听读识字是最常用的教法也是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即先自读,给不认识的字标上小问号,再听老师或同学读,正音。

然而,我们知道儿童识字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声音、图像、语义和符号。由于儿童在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和对于所识的字相匹配的具体事物的认知经验,在四个要素中,已经建立了声音、图像和语义的联系,惟一缺少的就是符号。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孩子已经识字,而且识字量不低。这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是相反的,所以在授课时便会出现孩子的问号多,疲于跟着老师解决字音,记住了这个字又忘了那个字,也因此,一首短短的儿歌会教一节课,还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字词过关。

那么,我们换一下教学步骤呢?先听老师念,用心记,比比谁先背到。这个环节相较自读更有挑战,更能带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背到儿歌后,再翻开书,逐字对照,自主识字也就能更顺利地完成了,而且人人有事可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更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我自己将此法称作“听记识字法”,并将此法面授给了注意力相对困难的学生的家长,我们一起利用我自编的《读儿歌 识汉字》这本教材进行训练,半学期下来就已初见成效――不用做课中操,也能有98%的学生全程投入。另外,我还惊奇地发现,由于常听我诵读,孩子们的语感增强了,没有出现低段孩子那种拖拉的读书腔调。

(三)选文是关键

1.童谣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重要性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有人形象地说:“童谣是有韵的母乳”。这足以说明童谣能够陶冶儿童性情,变化儿童的气质,使他们养成活泼、爽朗、优雅、天真的性格。而且,童谣篇幅简短、朗朗上口,可说是既易于为儿童接受又便于儿童吟唱的选文了。因而,一年级的群文教学中,童谣应该占据首要地位。

2.分类选择童谣进行群文整合

统观一年级的各版本教材,无外乎三大教学板块:拼音、识字、课文,再研读课标,不难发现,拼音是为识字服务,而课文则是识字的延伸,也就是说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却不必刻意为之,只是咱们不论是教拼音还是教课文,都应将识字融入其中。我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内群文整合时,分两种类型进行选文:

上一篇: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