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力克”英语口语习得模式效果与可行性调查

时间:2022-02-05 11:52:58

“英力克”英语口语习得模式效果与可行性调查

摘要:“英力克”习得模式是以创设英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的。本文旨在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式的实际效用,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与方向。

关键词:“英力克”;交际能力;效果;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57-02

一、引言

“英力克”即“English Acquired as a‘Native’Language in China”的缩略词“EANLIC”的音译,其主要特点是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在课内外创设英语交流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该习得模式自2004年开始在我校施行,至今已有十年。经过不懈地建设与改进,该模式已能有序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且取得了一系列教科研成果。本研究旨在调查“英力克”习得模式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认识和反馈,以便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提高。

二、“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实践过程

在掌握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后,英语学习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实践过程,必须通过广泛的实践锻炼才有可能最终驾驭它。“英力克”英语习得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英语口语教学课内外的无缝连接,使学生在各个实践环节中逐步习惯在全英语语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及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1.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指导――实现英语口语能力及教学组织能力的双赢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习明纳(Seminar)这种教学方式引入英语口语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登上讲台,进行自主教学和课后反思。具体实施过程被分为课前任务布置与准备、学生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评价及意见反馈几个过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学期初,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给各小组分配教学任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各教学小组根据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并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学习教案的书写并设计课件,在规定时间内交到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学习修改教案及课件的方法;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教师监督其全部教学过程;学生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及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如果任务完成情况较差,教师将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跟踪,要求其再次修改教案及课件,完善课堂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至少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绩:一是课堂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二是作为师范类高校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在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也有了全面模拟的机会,实现了对其职业技能的双赢培养;三是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关注重心,把对准确性和复杂性的过度关注转向对流利性及情感的关注,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体验成就感;四是提供机会使学生逐步习惯在全英语语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及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全英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学生逐步摆脱母语控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英力克”之夜――未来英语教师综合能力的塑造和培养。“英力克”之夜是由该周承担课堂教学的学生组织、设计、安排的一场英语晚会。“英力克”之夜安排在每周四晚6∶00~7∶20。学生组织的活动形式多样,有话剧编演、热点问题辩论、即兴演讲、场景描述、名句欣赏及翻译、故事会、英语歌曲赏析等,为避免冷场,在活动中间往往还穿插各种短小的游戏。在“英力克”之夜,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他将和其他班级代表一起观察晚会中每一个组织者的英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一场“英力克”晚会优劣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度,是否能调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全班同学参与度越高,评价越高;语言使用,晚会中英语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越高,晚会评价越高;晚会活动的新颖性,活动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够推陈出新,能吸引同学,组织者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课余时间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思维模式的逐步养成。要求外语系学生及教师的日常交流必须用英语。对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主要依靠自评和互评实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促使其英语思维模式的养成。该模式在我校已经运行了十年,在十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先后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总体运行效果、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了跟踪调研。

三、实证研究

调研主要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 结构性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模式效果和模式建议两大模块,效果部分包括英语交际能力、英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三个次级指标,建议分为模式组织形式和监控手段两个次级指标,每个指标下设5小题,附加5道干扰题,共30题。效果部分的1~5级选项分别为“非常有好处”、“有好处”、“不清楚”、“没有好处”、“完全没有好处”。实施方案部分的1~5级分别代表“非常可行”、“可行”、“一般”、“不可行”、“完全不可行”。所有问题随机排序后生成问卷终稿。在结构性问卷后,附以半结构性访谈,以便进一步核证数据,探寻深层问题和原因。设定调查对象是我校外语系1~3年级学生和外语系英语口语教师。分别从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两个专业中随机抽取各年级30人,总共180人。教师被试共16人,其中教授英语教育专业各年级分别为4人,应用英语专业1~2年级分别为2人。被测试人员在非教学时间集中填写问卷,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问卷统计的基本数据表明:所有被测试人员对“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实施效果认可度较高。所有教师组的评价基本趋同,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间相差不大。但学生组对效果和方案的评价呈现专业和年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探寻各组被测试人员对效果和方案两方面的评价差异,分组分析讨论如下。

1.“英力克”习得模式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讨论。经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师生、年级两个因素均有主效应(P值分别为0.00、0.01),但专业和维度的效应不显著(P值为0.74、0.06)。另外,年级和专业两个因素在学生组内产生显著交互作用(P值为0.32),但在教师组内未达显著水平(P值为0.82)。对以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所有师生均认为“英力克”习得模式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②因为该模式已正常运行十年,在我系教师中已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共识,故在被测试教师组没有表现出专业和年级差异;③被测试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和校外实践程度不同,出现了年级组和专业主效应,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对“英力克”习得模式的认可出现偏差。总体上被测试者年级越高,倦怠情绪增加,认可度降低,但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后对效果的评价出现明显回升。通过调查,回升是由于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三年级后转入实习阶段,在实践锻炼中,被测试者对该模式的优越性了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2.“英力克”习得模式实施方案反馈结果分析与讨论。多因素方差结果表明,师生和专业三个因素均有主效应(P值分别为0.00、0.01、0.03),但维度和年级的效应不显著(P值为0.56、0.62),四个因素间均无交互作用。与效果分析类似,教师组中仍未发现专业和年级的显著差异,评价稳定趋同。学生组对实施方案的认同也比较稳定,没有年级效应。然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实施方案的认可度普遍要比应用英语的高。调研表明,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长,能更积极地参与“英力克”活动中,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参与热情。通过运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总体反映并结合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总体而言,英语系教师在“英力克”习得模式对辅助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已达成一致共识。②“英力克”习得模式的效果显著,的确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③在具体实施方案方面仍需做出调整,尤其是一些反对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如午谈时间的确定、话题的选择和难度控制等。④必须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口语练习活动,更要激励学生参与监控过程,让学生从组织、实施与监控等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各项“英力克”活动,增强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

本文在简要介绍英语口语教学教研项目“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基础上,在我校师生中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方案可行性展开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证实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显示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该模式提供了借鉴与支持。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Oxford,1982.

[2]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27.

[3]罗晓路.专家一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研究[J].心理科学,2000,(6):74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项目编号ZX12208)《任务型教学在英力克英语口语活动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绩效评价... 下一篇:我国森林游憩相关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