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2-05 10:56:13

4~5岁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核查表对716名4~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明显高于感觉统合正常组儿童,儿童感觉统合各分项得分与多个行为因子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愈差,愈易发生行为问题,预防与早期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 行为问题;相关性;儿童;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和行为问题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索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进而探讨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沈阳市内5区各随机抽取幼儿园1所,4~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716名,男童389名,女童327名。

1.2 调查工具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1],任一行为因子分大于中国4~5岁儿童常模或/和CBCL总分超过第98百分位数即判断为有行为问题;②感觉统合发展检核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采用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核查量表,分为4项即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学习能力,按五级计分。经过软件处理得到标准化分,标准分低于40分为异常。

1.3 调查方式 问卷由儿童家长到幼儿园当面填写,调查人员讲解填写要求和填写方法并给予指导。问卷收回后逐一检查,不合格者发回重填。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数据库,并采用SPSS(12.1.1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行为问题及感统失调检出率 716名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发生人数273名,检出率38.13%;其中男童135名,检出率34.70%;女童138名,检出率42.20%。女童明显高于男童(P0.05)。

2.2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2.2.1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 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及分项诊断共5类,各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高于感觉统合能力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

2.2.2 男女童感觉统合各项得分与行为因子项目得分相关分析 男童感觉统合各项得分与行为因子项目得分相关有显著意义的有13对,相关系数居前3位的是:触觉―社交退缩、触觉―抑郁、本体―攻击,女童感觉统合各项得分与行为问题项目得分相关有显著意义的有27对,相关系数居前3位的是本体―多动、学习―社交退缩、触觉―抑郁。见表2。

3 讨 论

本次调查,沈阳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38.13%,与国内外报道的感觉统合失调率15%~45%相一致[2]。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8.71,高于全国22省市调查结果(12.97%)[3]。

我们发现虽然男、女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是行为问题各因子的检出率,女童明显高于男童。其中女童较高检出率的3个因子分别为多动(16.21%)、肥胖(10.09%)、性问题(9.48%),而男童为较高检出率的3个因子分别为性问题(6.43%)、攻击性(4.11%)、违纪(3.86%),差别较为明显(P

研究发现,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与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感觉统失调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都明显高于无感统失调的儿童。在重度失调儿童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00%。提示感觉统合能力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分析原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表现出的一些症状诸如:做事成功率较差、任性、情绪不稳定、学业不佳、服从指令不良等,会造成儿童与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园)产生冲突,进而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从感觉统合各项目与行为因子相关分析来看,女童呈明显相关的项目更多一些,考虑可能家庭和社会对女童的要求更高,当女童因感统失调在一些方面表现不佳时,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指责,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行为问题的产生。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和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既受生物学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影响[4]。要减少和避免儿童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感觉统合发育不良的儿童,要及时进行矫正,同时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科学教育,才能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非典(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下一篇:苏州地区警察工作压力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