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孩子变成了色魔

时间:2022-02-05 03:05:50

据报道,在南京、威吓多名妇女的案犯王某最近被拘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色魔”一脸稚气,只有16岁。据其本人称,他猥亵、单身妇女的动机是为了发泄对母亲的仇恨。他每次和母亲吵架后就跑出来发泄,作案目标也锁定同母亲年龄相近的妇女。警方在进一步调查中了解到:两年前,他深爱的父亲去世,此后他就变得内向,不再喜欢与人交流,与母亲的关系也有点紧张。在他看来,母亲不能和异往,甚至和其他男性说话也不应该。一旦看见母亲和其他男往,他就以“生活不检点”“对不起父亲”等理由和她大吵大闹,最后发展到只要母亲不能满足自己花钱等欲望,他就会在夜里找个单身女子发泄、报复,实施。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这个屡次作案的“色魔”竟会是一个年仅16岁的未成年人,更想不到的是,其最初的作案动机竟是为了发泄对母亲与异往的怨气。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各有其复杂的原因。王某出现这样严重的偏差行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1不良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关系。偏差行为主要指一个人社会化不良而形成的与社会不适应的行为,其中包括有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也包括违规范及道德规范的越轨行为。无疑,王某的一系列行为可称为严重的偏差行为。

许多的研究早已说明,少年的偏差行为与不良的家庭关系资源相关。不良的家庭资源包括;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者;父母态度专横、偏爱过度;夫妻教育方式不一致、教育水平低下,夫妻关系不和,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等。以父母一方死亡为例,以往孩子在与其主要抚养者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依恋的关系。当孩子遇到困惑和挫折时,本能地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如果突然失去这种依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需要其他人来尽快弥补。两年前王某深爱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性格由此明显改变。此时,如果他与母亲关系良好,能相互很好地沟通,他就能理解和体贴母亲的需要,母亲也能及早了解他的想法,通过及时、正确的引导,可避免偏差行为的发生。然而,王某与母亲的关系紧张,母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他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行为,最终导致犯罪。

原因之2家庭角色的紊乱

在一个家庭中,各人均担负着不同的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并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家庭中的互动系统产生了问题,可能引发家庭中某个成员或多个成员间的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孩子通常对家庭极为重视,也极“忠心”。如果家庭中夫妻之间产生了问题,孩子会想尽办法,甚至以病态的形式来挽救它。比如,夫妻一方只关心自己的发展,不注意对方的需要,并因此产生了太多的矛盾,孩子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以缓解这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表面是孩子存在问题,实质上问题的关键却在夫妻之间。就算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人认为他们对原来家庭的忠心似已不明显),其实还是如此。

如果家庭中某一个成员已经不存在,其他人尤其是心理尚不够成熟的孩子会产生角色紊乱,不由自主地充当家庭中另一个成员的角色。比如,王某明显地将自己放在已去世的父亲的位置上,担当起监督母亲的责任。做母亲的如果不能理解,做孩子的如果始终不接受这种家庭关系的变更,那么孩子便如一个嫉妒的丈夫一样,与母亲的关系达到不可缓和的地步。王某母子如果早了解了这一点,能及早接受心理治疗,又何以会让这种角色的紊乱持续这么久,造成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原因之3少年性心理的扭曲

有一位心理学家写过一篇随笔,讲的是人类在涉及到死亡问题时,常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欲念。例如,一对夫妻丧子,白天举行丧礼,晚上做丈夫的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性要求。妻子很生气,责怪丈夫不念失子之痛。殊不知,人在极度失落之时,常会在性中寻求安慰和支持,这种性要求不是出于爱。

一个踏入青春期的年轻人,开始出现了对异性的兴趣,也会试图体验性的兴奋。而对母亲的气愤,对母亲的报复心理令王某产生一种极度的焦虑及精神上的强烈失落,这两种复杂的心理混杂在一起,令他产生了一系列近似施虐狂般的,害了自己,害了别人。

现代青少年生理上的成熟已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祖辈和父辈,但是性心理的发展却有些滞后。这种发展上的剪刀差导致了青少年许多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但问题的发展从初始到严重必然有一个过程。作为父母或师长当及早关注孩子。如王某的母亲发现孩子对自己与异往过分敏感时,就不应回避这个问题,而应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解除孩子的焦虑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性观念,那样就可避免恶果的发生。

上一篇:不会读书也是病 下一篇:预防精神病复发,40年的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