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山寨的欢笑

时间:2022-02-04 12:05:28

身着湖蓝色“火草衣”的白依少女如风摆杨柳,婀娜多姿,在旋转闪烁的灯光下翩翩起舞。长长的腰带迎风舒展,宛若天仙。这是大理苍山饭店彝族服饰展演的一个场景。传说白依人崇敬蜜蜂,因而他们的衣服上均绣有蜜蜂图案,而整件衣服的剪裁,也与蜜蜂相似。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白依人引起了众多民族学家的兴趣。在人们的想象中,白依村寨是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地方,绿树葱茏、清流潺潺、鸟语啁啾,显得神秘、秀逸,在摄影家的镜头和画家的画笔下。美丽羞涩的白依少女更显楚楚动人,质朴而又俏丽,神秘而又纯真。

然而,当你步入白依山寨,一瞬间,你会感到震撼,感到触目惊心,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有些承受不了。因为它的穷困、它的落后、它的闭塞,令人止不住扼腕叹息。六合乡政府所在的小街,其实就是一条乡村公路的一段,两边是零零星星的几个店铺。几个小饭馆、几个小卖铺。从南走到北,不过50米。虽然地处山区,可六合街缺水,几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这里修建了许多水池水窖。即便就是在水源丰富的夏秋季节,这里喝的仍然是水窖水。在雨季。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带着黄泥的浑水,一盆水从晚上放到第二天,还是没法澄清。而在白依人聚居的上萼坪村。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方式低下、人口素质堪忧,缺乏卫生习惯、精神生活匮乏。很多陈旧的、落后的、愚昧的生存状态极大地制约着上萼坪的发展。在上萼坪,这样的场景在不经意间会出现在你的视野:一家没有围墙的小院,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光着身子,没有任何的遮挡。他的身上满是泥巴和黑色的污垢,只有那一双眼睛露出好奇的目光。在这户人家的堂屋里,竟然没有可以坐的地方,哪怕一个草墩、一条小木凳都没有。在上萼坪,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房屋是垛木房和茅草房。面对这样的贫困现状,怎么办?只有一个字:干!鹤庆县六合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和上萼坪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乘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的机遇,彻底改变上萼坪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整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均得到了应有的改观,加快白依山寨脱贫致富的步伐。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六合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迅速投入工作,制定总体目标,确定工作日程表。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就位,从主要领导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全力以赴,讲求效率,力争在短时间内使上萼坪的“千村扶贫”落到实处,让白依兄弟真正得到实惠,让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阳光洒满夸萼山(白依人自称夸萼氏,所住山寨也可称为夸萼山)。从2007年10月份起,工作组用了10天时间走村入户,对上萼坪村八个村民小组、137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挖细查,对每家每户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就2008年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作了广泛的宣传动员。让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千村扶贫工程”的开展。接着,六合乡党委、政府组建的工作组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认真研究制定扶贫开发的方案。根据《鹤庆县2008年度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实施方案》的整体要求,工作组认真分析了上萼坪村的实际情况,并具体与群众自愿申请相结合,挑灯夜战、集中精力草拟出了《鹤庆县六合彝族乡上萼坪村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规划》(简称规划)初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初稿形成后,六合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休息一天,立即投入新的工作,分别在乡村组织召开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和乡党委政府全体领导、各站所负责人参加的《规划》讨论和评审会。这个评审会开得紧张而又热烈。与会人员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最终,结合上萼坪村的具体情况和群众的实际,共提出了8条意见建议。通过修改完善,编制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使上萼坪村的“千村扶贫”工程有了明确的方略。《规划》编制历时近两个月,先后通过了州县扶贫办组织的专家评审。2008年1月,下达了农户“八有”项目任务。下达的项目任务跟工作组申报的完全相符,可以说上萼坪村编制的《规划》是一个坚持以群众为基础的、因地制宜的、集思广益的、合情合理的《规划》。

规划得到了各级部门和专家的肯定,农户“八有”项目任务得到了落实,按道理接着就可以全面展开工作了。应当说,这样的好事是群众盼望已久的。是求之不得的。可在落后闭塞的白依村寨,一些群众慵懒、散漫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对改变现状没有决心。工作组的同志们经过讨论,决定先将宣传工作全面铺开,充分调动白依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使“要”变为“我要干”。只有如此,才能齐心协力使工作卓有成效。于是工作组及时组织召开了党员会议、群众大会,张贴了宣传标语,营造了一个扶贫开发的浓郁氛围。接着再一次走村入户,对村民进行了全面动员,提高了群众对“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的认识,增强了群众改变贫困落后现状的强烈愿望,激发了群众对扶贫项目的热情,使广大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改变生存环境的行动中。工作组先后召开了2次党员会议、3次村民小组长会议、1次群众大会和6次村民小组会议,制作张贴了4条永久性标语和20条临时性标语,走村入户400余户次。有3户特困户是令工作组的同志记忆犹新的,一户是无子女的两位孤寡老人;一户是一位七旬老人。带着一个28岁的智障儿子和一个外孙女。外孙女年龄尚不足六岁;一户是母亲、妻子和女儿长年重病缠身,仅靠一个劳力苦苦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他们住的都是D级危房。连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即便就按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予最高补助。也无法起房盖屋,要实现农户“八有”那就非常困难了。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这三户人家整日长吁短叹,想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解决基本的温饱,忍忍也就熬过去了。面对这样的家庭,面对这样的现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工作组的同志反复商量,不论想什么办法,也要乘这个机会让他们的日子好一些。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到这几户特困户家中,忍受一次又一次的冷眼和躲避,反复动员,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使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摆脱贫困的勇气,终于使这三户都愿意对现有的危房进行全面加固,并接受节能灶、卫生厕等其他相应的“八有”项目。如今,他们都鼓足勇气、振奋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建设美好家园。

为了切实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工作组将“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分成调查摸底、宣传动员、项目实施、查缺补漏和总结验收等五个阶段实施,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职责要求,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调查摸底和宣传动员两个阶段 的工作做得极为扎实,《规划》切合实际,具体可行,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干劲冲天,农户“八有”项目已全面完成,行政村、自然村“六有”项目也有条不紊地推进。而今,安居房建设、能源、种植业、养殖业、墙体粉刷、院心硬化等项目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新建村卫生室通过验收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入村弹石路面工程已顺利完成,中心完小改建、通往村民小组的公路、村委会的硬件建设等部分“六有”项目也正在实施之中。

在六合乡挂职副乡长的共青团大理州委干部杨义标说,我们就是要发挥“指挥员、协调员、办事员、监督员”的“四员”作用,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作为核心的职责,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解忧,把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做实,确保“866”工程的顺利完成。工作组经常深入到各施工场地,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对3户不符合新建抗震安居房建设标准的,及时做好了群众的说服工作,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尽量降低群众损失,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从制度规范人手。规定只有按“866”工程的标准和要求实施项目,才根据项目进展和验收情况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国家补助资金在2000元以上(包括2000元)的单个“866”项目,拨付20%的启动资金,其余的补助资金到工程结束后,经过工作组初验,再一次性付清,做到项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由工作组长和村委会主任共同决定。确保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宣传早到位、计划早下达、资金早安排、项目早完成”,这是六合乡党委、政府对上萼坪村“866”工程组织实施情况的概括,而今,农户“八有”项目已全面完成。“八有”项目资金已安排到农户70多万元;自然村、行政村“六有”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作为白依人聚居的上萼坪村,群众生存环境不佳,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而尤为困难的则是这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偏僻、闭塞、落后,人们不思进取、麻木恣睢,很多年轻的白依女子都选择进城务工或远嫁他乡,一部分男性青年找不到媳妇,过着单身生活。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白依山寨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上萼坪村“千村扶贫”工作组长的杨义标发愁了,仅靠县扶贫办下达的80多万元“866”工程建设资金也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他决定到省州县各级相关部门奔走呼吁。通过积极努力,多方协调,得到省州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了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40多万元,争取到了资金40多万元。同时,为乡政府争取到集镇自来水工程建设资金25万元,目前三项资金合计100多万元,有望实现基础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的目标。仅通过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是不可能使白依山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须有一条长远发展之计。工作组的同志反复研究,决定带动白依群众调整结构、种植林果、发展畜牧、大兴科教、开发能源,从这五个方面人手,着力推进上萼坪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六合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工作组、村两委加大了工作力度。结合上萼坪村的村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品种质量,强化产品效益,提升科技含量,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上萼坪村经济发展后劲。年内林果业有一定拓展,种植了优质核桃50亩、黄金梨80亩,核桃的总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实现了户均1亩、人均0,3亩的林果发展目标。争取到州级有关部门的畜牧业发展资金8万元,决定新建村兽医室,并对具备较高养殖技术和丰富养殖经验,年养猪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进行重点扶持,从而带动全村生猪养殖业的深入发展;对21户特困户养殖黑山羊进行重点扶持,从外地聘请兽医员,为群众搞好养殖业提供服务。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烤烟、构皮、花椒等经济作物的质量和效益。抓住龙开口电站施工的有利契机,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引进了两家投资商在上萼坪选址进行沙石开采加工。据测算。今后五年内,群众的收入将增加30万元。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对于上萼坪这样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的白依村寨,发展教育更显重要,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为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教育方针,改善村中心完小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减轻学生家长负担。通过工作组的积极协调,得到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争取了20万多元的学校建设资金。并向纳思屋业有限公司、恒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美登大酒店等企业募捐了19万元的希望小学建设资金,以此来推动上萼坪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更好地分配教育资源,决定撤并两个分校点,对中心完小进行改造和扩建,把中心完小改建成实行复式教学的寄宿制希望小学。这座希望小学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独有特色,在村中心完小实施复式教学,这是特色之一,是白依人的希望小学,这是特色二。希望小学的建设,不仅是一件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善举,对于白依村寨而言,更是涉及到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上萼坪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书写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看病难、看病贵,就医难,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在上萼坪,原来就没有就医就诊的条件,为体现国家在农村的基本医疗卫生政策,确保群众能安全、有效、方便地看病吃药,工作组和村两委积极多方协调,通过州县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筹资9万元,新建了一所村卫生室,现已投入使用。

上萼坪村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离县城和乡政府较远,而牧草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广阔,森林覆盖率达80%。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保和节能意识,保护自然资源,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工作组全力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工作。从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着手,抓实环保节能项目,力争将农户“八有”项目中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3个项目普及率达到100%:投入了3万元。对农户的院心进行了全面硬化。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变;投入1万元,在全村推广使用节能灯;投入2万元,实施太阳能资源利用示范户建设工程,扶持一批太阳能建设农户,增强了群众对开发能源的信心与决心,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进了上萼坪的可持续发展。据初步估算,上萼坪村能源资源可节约30%-40%。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上萼坪村“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均有重大突破。安居工程方面:下达实施新建房屋56户、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改造11户、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实际完成新建瓦房76户、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危房改造11 户、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新建房屋超出计划数20户、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完成率为130%;下达实施白墙粉刷51户,实际完成66户,超出计划数15户,完成率为129%;下达实施院心硬化30户、900平方米,实际完成107户、3210平方米,完成率为357%。能源建设方面:下达实施沼气池30户,完成30户,完成率为100%;下达实施节能灶137户,完成137户,完成率为100%;另外,在137户中推广使用了500个节能灯。改厕、改厩工程方面:下达改厕137户,完成改厕137户,其中,两户联建了28个,单户新建了81个厕所,解决了547人上厕所的困难,完成量为100%;下达改厩数为137户,2055平方米,现完成137户,完成率为100%,面积完成2060平方米,完成下达数的100%。经济发展方面:下达泡核桃、黄金梨种植量均已完成;下达实施肉牛改良95头、养猪120头、养牛35头均已完成,还购买了42只黑山羊,对21户特困户进行了重点扶持。农田建设方面:全村下达实施坡改梯20亩,已完成坡改梯21亩,完成率为105%。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达实施1件人饮工程,新修20口小水窖,已新修1件人饮工程,新建20口小水窖,水利工程进展顺利;下达新建高压线500米,通电6户,实际架设了1500米;下达新修弹石路1条4000平方米,现已全面完工,另外还挖通了通往各村民小组公路4条。科技培训方面:已进行了泡核桃、黄金梨、烤烟等种植技术培训和黑山羊、生猪、肉牛等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培训人数500人次,实际达506人次。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1次10人。完成培训1次,转移输出12人。另外,新建了村兽医室、太阳能、厕所,改建了村委会厨房和办公室,新建中心完小教学楼、操场和大门,购置了学校、卫生室和学校的有关办公设施。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而今,上萼坪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白依群众对建设家园、改善生存状态倾注了从未有过的热情,各项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村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林果畜牧等产业推动了可持续发展,上萼坪村白依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深信,一个充满自信、富裕、文明的白依人部落将崛起在夸萼山!

(大理报告主持 杨义龙)

上一篇:为兄弟造一座竹逸阁 下一篇:没有车轴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