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主题统合”教学 让语文课堂简单高效

时间:2022-02-03 03:34:04

“双线主题统合”教学 让语文课堂简单高效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课一课式的线性教学,重讲解分析、轻阅读实践,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教师自身能力及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语文教学常常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人文性上,而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保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曾这样说:“数学是举一反三……语文学习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到点什么,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改变靠讲一篇课文,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明白,语文素养就大大提高的认识。”基于此种认识,在学习和借鉴语文课改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开始了语文教学“双线(工具性、人文性)主题统合实验”――每个单元以1+X的形式进行统合,即每单元保留一篇课文作为精讲内容,其他内容(包括补充课文)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精讲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习得方法,提升能力;“X”重在对已学方法、能力的巩固和应用。我们的教学改革,致力于探索“教师简单教、学生简单学”的路径,力图通过改变课堂结构和重构教学流程,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们幸福的地方,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有限时间内求得最大教学效益。

以梁晓瑞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单元整合课《环境描写》为例。

梁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导入新课,揭示本节课内容――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并尝试运用写一段话。复习《一夜的工作》《穷人》《小英雄雨来》三篇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补充课文苏教版《最后的姿势》和人教版《少年闰土》《白杨》《十里长街送总理》,找出四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它的作用。总结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片断练习。

梁老师教学的内容,是我们根据六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综合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及《语文主题丛书》的相关课文重组的一个单元。这节课是单元统合教学中的一个板块。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习得方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旨在通过这一组课文,让学生体会不同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写话的方法。从课堂上和教学流程中我们看到,这节课的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简单、清晰,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机械的灌输,没有学生繁琐的分析,没有对课文内容支离破碎的解剖,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不同情境下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通过自己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提供了四篇课文,每位学生重点学习一篇,在小组交流时,汇报重点学习的一篇,这样人人阅读思考。在总结归纳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之后,教师让学生围绕一个情境,写一段环境描写来表达特定的心情,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从而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教学思想,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上一篇:建设适应孩子的《适性课程》 下一篇:激励与唤醒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