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老年1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社区诊治体会

时间:2022-02-03 02:33:17

一例老年1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社区诊治体会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1例频发低血糖昏迷的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医院救治过程,即依靠大医院的先进技术力量,对患者病情重新评估,调整治疗,密切随访,监测血糖,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进而思考并推动社区医疗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糖尿病,1型;低血糖昏迷;社区医疗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D

社区医疗又称为第一线医疗(first-line health care),它的任务是让群众得到及时、方便的医疗,但对于少见的危重患者难以应对。本例患者系60岁发病的1型糖尿病,属于国内罕见,且伴有频发低血糖昏迷,在与三甲医院专家合作的前提下得以救治,特提供同行借鉴。

1、病例简介

患者女,于2001年10月18日因“口渴、乏力、多饮、多尿、消瘦半月”就诊于“北医三院”急诊科,体格检查:体温、血压正常,心肺腹无异常发现。空腹血糖:14.3 mmol/L。尿常规:尿糖(+++)、尿酮体(+++)。急诊给予静脉胰岛素点滴治疗后,酮体转阴。但患者于4天内,每天尿酮体均自发阳性。该院内分泌科曾检查胰岛功能,血清C肽为低平曲线;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诊断为“1型糖尿病酮症”。开始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不够)。多年来一直在该院随诊,但病情经常不稳定.血糖波动较大为3.9~28.6mmol/L.并有低血糖发生,近半年来,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10 U/早、6 U/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20 U/晚,餐前皮下注射;中午及晚上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仍有多次发生低血糖,进餐后能缓解。3个月来多次发生严重低血糖昏迷,需经他人撬开嘴,喂糖水才能缓解。低血糖发生时间多数在中午,有时甚至刚端上饭碗,随即往后倒下昏迷。低血糖发作时2次测血糖分别为1.3 mmol/L和1.8 mmol/L。两次发病均到就近社区医院输液后缓解,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

患者未婚,一向体健,能胜任大学教授工作,否认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家族史,无其他内分泌系统及胰腺疾患。

体检:身高1.62 m,体质量48 kg,体质指数18.3 kg/m2,血压135/70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神清合作,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点绀。颈软.双侧颈动脉听诊无异常杂音:心率76次/min,律整,双肺呼吸音清.两肺对称,未闻及干湿音。腹平鞋,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厦肿块!肝碑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因我院与北京同仁医院有检验绿色运道,复查胰岛功能:2012年6月29日同仁医院检查回报:空腹C肽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患者1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因多次出现低血糖昏迷,应给予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对患者进行多次心理治疗,消除其对低血糖的恐惧,并将运动分段实施,将早餐前及晚餐前各减1个单位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9 U/早、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19 U/晚,午餐前胰岛素及口服拜糖平剂量不变,每晚10点加喝130 g左右无糖酸奶一杯,监测7点血糖。2、4、6周后复诊,未再发生低血糖,夜间测血糖为4.8 mmol/L,清晨空腹血糖5.6~6.8 mmol/L,三餐后血糖为8.0~14.0mmol/L,病情转为较平稳。见图1。

2、讨论

此患者应与成人缓发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of adults,LADA)鉴别,目前根据下列标准诊断LADA:(1)成年时发病,25~40岁,大家对年龄诊断尚无一致意见,较多研究定为30岁或以上。(2)患者存在胰岛素相关抗体,多见GAD阳性。(3)确诊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至少6个月不需用胰岛素即可达到代谢控制。本例患者60岁发病,呈自发持续尿酮体(+++),故立即应用胰岛素治疗,至今已10年,胰岛功能极差,故不符合上述LADA的特点,应诊断为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多是青少年时期发病,国内尚未见到60岁老年人发生1型糖尿病的报道,惟有刘红等 2008年曾报道70岁老年男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1例。国际上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诊断多采用日本学者Imagawa提出的标准:(1)出现高血糖症状1周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空腹血C肽

本例的治疗,反映了两个社区值得思考的问题:(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社区医疗作为糖尿病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主战场。(2)少数重症患者也会进入社区医疗市场,目前单靠社区,其技术水平还需快速提高,而我社区与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开展的“三级医院专家与社区一体化管理糖尿病的新模式”,既能在实践中培养全科医师,又能解决少数疑难患者的实际需要,是符合当前社区医疗发展的需要,值得进一步推广。

上一篇:浅谈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药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