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鹿特丹规则》对提单制度的影响

时间:2022-02-03 12:16:51

论《鹿特丹规则》对提单制度的影响

【摘要】2009 年9 月23 日,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在荷兰鹿特丹起草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 又称《鹿特丹规则》) ,得到了16 个成员国的签署, 同年又获得了其余5 个国家的签约。一旦该公约生效, 便预示着调整国际货物运输的国际立法将结束“海牙时代”,并迎来一个全新的“鹿特丹时代”。本文通过《鹿特丹规则》对提单制度变革的简要论述,探究对于我国在修改《海商法》时对这一变革应变的思考。

【关键词】《鹿特丹规则》,提单,运输单证

一、海上运输单证的概述

从的历史发展来看, 最初意义上的提单指的就是一份被称为“马赛文书”的装船单证。后来又发展出来了各种纷繁复杂的运输单证, 如海运单、大副收据、收货提单、船东交货单、多式联运提单、电子提单等,大都脱胎于或部分借鉴于这一最初的提单雏形。如海运单与记名提单功能类似; 大副收据实际上借用了提单作为货物收据的功能, 一般被认为是提单的前置换领单证, 而电子提单就是提单适应海运发展而实现电子化的产物。由此可见, 提单早已成为海上运输中一种最重要的运输单证。

二、《鹿特丹规则》对传统提单制度的变革

(一)变革的背景。随着现代化航海贸易运输的发展,作为债权凭证的提单面临巨大挑战。在我国海商法中,提单作为债权凭证,本质上就是承运人凭单交货义务的证券化,承运人的凭单交货义务直接来自于法律的强制规定,这是一种特殊的法定之债。承运人的这项法定义务,关系到提单的信用。如果承运人可以无单放货,那么提单和货物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法律联系,在转手贸易中只能是一张废纸。但是,恰恰是在这个最为关键的地方,国际航运的现实对传统的提单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变革的表现。《鹿特丹规则》对传统提单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建构了许多针对其“双输”机制弊端的新制度。这些新制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在业界已耳熟能详的“提单”的概念在公约中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运输单证”; 第二,不再在公约中直接使用物权凭证的表述方式, 只是单纯地提及“运输合同的证明”和“货物收据”两项功能。这种新的表述似乎是在向人们传递两个信息: 一是提单的概念将成为历史, 且将被一种名为“运输单证”的新型货运文件所取代; 二是《鹿特丹规则》中的运输单证将不再具有传统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鹿特丹规则》的上述制度变革,从某种程度上已经颠覆了传统提单制度的核心,动摇了提单作为重要国际贸易单证的地位。

三、运输单证代替提单将产生的问题

(一)对理论体系的构建将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提单理论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业已形成其一定的体系。而运输单证的理论尚不健全。如果仅仅以整体与局部关系,以一种尚不成熟的理论体系去覆盖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同时也会影响运输单证自身体系的完善。就如上文所提到的物权凭证的属性是提单所特有的,提单的功用不是其他所有运输单证都具备的,在法律上直接以运输单证来取代提单显然是草率的。

(二)对国际贸易运输的实践将产生障碍(以海运单为例)

1.其他运输单证涉及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其他运输单证中对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规定显得单薄,不像提单那样,只要通过转让和被转让,受让人就可以取代其前手的权利和义务,提出各种抗辩,因为无法有力保护收货人的权利。在海运单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尽管依据《海运单统一规则》的规定,收货人与承运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系,但是却不能依次认定收货人为运输合同的当事人;合同具有相对性的原则,以托运人和承运人双方为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可能使收货人与收货人之间产生合同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海运单对收货人而言无法有效制约承运人,即使货物在交由承运人之前受损而船东签发清洁海运单或货物在承运人责任期间发生货损及灭失,收货人均无法有效地从承运人方面获得赔偿。

2.其他运输单证取得提单的地位尚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作为有关各方面共同遵循的规则和争端处理的准则,一种新兴的运输单证需要相应国内法和国际法的支持。海商法就是一种新兴的其他运输单证,目前制约海运单体制发展的瓶颈源自两方面:其一,就国内法来说,有关海运单的规定基本上只局限于对海运单进行概念上的定义,即现行各国的国内立法对海运单的规定都比较简单,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处理争端的依据和准则,不足以作为使用海运单的依据。其二,就国际法来说,虽然有《国际海事委员会海运单统一规则》,但是它不具有强制力,法律效力不足。

四、对我国《海商法》修改的思考

我国《海商法》自从1993 年7 月1 日生效以来,其适用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海商法》的修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电子提单制度。在网络经济和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增加国际贸易额,我国应该尽快对电子提单的使用在立法上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使电子提单在流转过程中有法可依。第二,应该加入海运单等运输单证的定义及其相关规定。海运单作为现代化的海上货物运输单证,在国际航运实践中已被不同程度地使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第三,应该辨证地看待《鹿特丹规则》。判断一个国际公约先进与否,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关键是看其对谁而言,以及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鹿特丹规则》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认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敏、王亚男,《鹿特丹规则》对提单制度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8):519

[2]吕鸣,《鹿特丹规则》下提单功能的缺失与重塑,《国际商务研究》2010 年:40

[3]章宇文,《鹿特丹规则》对传统运输单证制度的挑战,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5):208

上一篇:关于我国实行上市公司强制分红政策的分析 下一篇:公司创业与人力资源作用机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