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让中国梦落地

时间:2022-02-03 03:25:38

北斗让中国梦落地

目前,我国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行业应用需求。同时,大众消费能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信息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巨大的大众应用市场需求,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201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近810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5.71%,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量更是突破了2.05亿台。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建设和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截至2012年年底社会持有北斗终端量突破了23万套,北斗相关产值也接近了40亿。

作为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北斗卫星导航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非常重要,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也符合国家利益、商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虽然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已在东南亚及其他周边国家得到应用,但北斗应坚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质量信誉,以及如何实现规模应用,都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关注和创新探索的焦点。

政策推动北斗进入商用

“中国梦”,一个在近两年常常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和媒体报道中的词汇。基于国家主席对“中国梦”的定义是“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那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疑是中国梦落地的最有效途径。

正如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国际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卫星与位置服务运营商大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所言,北斗是今后20年内中国走向全世界的唯一高科技大众化服务。因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是真正属于全球性、国际化的,一方面基于卫星导航我们可以广泛地开展多种多样、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市场互动与进出口贸易,同时也是我国技术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重要平台;而另一方面,还是赢得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大国风范、履行大国义务、实践改革开放的重大舞台。

提及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意义和重要性,很多人都能回答:它为我国军事平台、装备进行导航定位,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有效摆脱了对美国GPS等他国系统的依赖性。但并非仅此而已,其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空间服务体系才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真正内涵。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信息参量是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都研究和使用的就是这两种参量。目前,社会信息70%-80%的信息都与它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要素。而就时间和空间位置本身而言,不仅仅是消费应用信息,而且人流、车流、物流、财富流……等信息流的有序流动、有效使用都与之密切相关,所以它们既是指导工具,也是信息的共用基础。

因此,为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的产业化以及向民用领域普及,国家不仅将北斗产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还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卫星导航应用发展的政策。如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科技部《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交通部《关于加快推广“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委季财政部联合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等,以及各地方纷纷出台相关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着手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模块的研发,推广示范工程以及筹建全国性的北斗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卫星导航标准。

这意味着,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行业在一系列产业新政的推动下,将正式迈入商用元年。

四大举措推动北斗产业化

北斗产业虽然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定位技术的精度上也不输美国GPS,但是其集成度不高、功耗较大、成本较高、质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斗系统在民商领域市场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优良的政策环境下快速促动北斗产业的发展?曹冲提出了“固基础”、“促示范”、“抓推广”和“强保障”的四大具体措施。所谓固基础,就是开展芯片模块、天线、终端、测试检定系统、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产品的研制工作,掌握卫星导航芯片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品化,消除卫星导航产业链中影响市场竞争力的短板,奠定北斗产业化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据悉,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产值主要以中游为主,终端集成环节和系统集成环节产值占比超过72%;上游的元器件、开发工具、软件与数据环节的产值占比为16%,相对薄弱,特别是芯片技术方面;而下游的运营服务环节产值占比12%,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而促示范,就是在交通、民政减灾、气象、公安、金融、电力、国土资源、农业、旅游等行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聚集的区域进行示范应用,让全民验证北斗产品、平台、设施和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规模应用的条件,以行业示范带动行业应用,以区域示范带动区域应用,建立全面应用的信心。据了解,北斗导航卫星在长三角应用的示范工程已经启动。

抓推广,为打造跨行业资源共享的北斗应用共性平台、设施和解决方案,结合现相关行业和地区示范项目,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网和中国位置网需求分析、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论证,奠定基于北斗的国家位置服务基础。

最后是强保障,通过制定有利于部门间卫星导航应用合作的过激标准和正常建议,出台北斗产品及应用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北斗应用与产业化激励、规范、复制政策,构建产业推进和保障体系。

质量与服务是俘获大众的关键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利建设、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电力调度、通信授时、减灾救灾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应用。虽然有了应用需求,但是终端供应厂商在持续供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不足,是北斗卫星导航规模推广和应用的硬伤。

对此,国家通信导航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胜利指出,产品质量控制和标准体系建设是北斗导航产业的应用市场能否形成规模的关键。“北斗卫星导航不能走出其它电子产品低价的恶意竞争,最终将导致产品质量差、信誉低,企业利润低这样一个怪圈。反之,北斗卫星导航产品一开始就应坚持品牌战略,坚持走高质量、高附加值、高信誉度的发展道路,这对保证北斗系统运行安全,保障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监控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怎样追赶和完善,我们都已经有了成熟的GPS导航系统,为什么还要浪费钱用北斗,难道仅是出于爱国?”针对大众消费者这样的疑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给出了三个理由。首先,北斗卫星系统结构优势使得北斗导航信号在城市高楼林立地区的可用度比GPS优越的多;其次,北斗卫星的系统结构使得北斗的信号能够与地球同步,初始定位时间比GPS短。一般情况下在25秒左右,北斗就能完成首次定位,而GPS经常需要1分钟2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第三,我国从战略高度上要增进北斗的定精增强系统,当前已经完成了从分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的北斗定精增强系统建设。

其实这样的答案并不能让大众信服,因为如果新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在技术创新与功能上无明显的超越和突破,那么想要取得良好的地位,想必只能从培养和改变大众使用习惯入手了。如推出北斗导航定位功能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但关键在于抓好终端市场及售后服务,建立起良好的服务平台。为行业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创新应用,为大众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将是北斗成功落地与否的关键。

上一篇:体制机制是低碳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下一篇:前海打造低碳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