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乡间的幸福索面

时间:2022-02-02 03:42:28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留下了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这词,深入人心。浙江瑞安市境内也有座南山,旁边的村庄以山为名南山村,两来以手工制作索面而闻名遐迩。

农家房前屋后,稻田之间的垄上,千万条白色的面线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从长长的特制木架上飞泻而下,场面蔚为壮观,看上去有时像飞流直下的飞瀑;有时像千丝万缕的纱布。进入秋冬季节,周围的稻草像金色的丝线在发光,千丝万缕的索面掩映在稻田之间的景象就会时不时地撞入人们的眼帘。

南山村位于温州瑞安市平阳坑镇境内。只要天气晴朗,全村的人们就会在各家门口、稻田间制作索面。迎着晨阳,一片片索面纱帐泛着金黄,人们在其间劳作,身影若隐若现,形成了幅幅动人的画。太阳刚刚爬过村口的小山头,遥远望去,广淘的稻田里,金黄的阳光照射在一排排的索面上,人们忙碌着与阳光一起奔跑,美好的生活又从新的一天开始了。那田园风光、平常生活与千年以前的诗人所书的意境和浓厚的乡土气息都是那么的相近。走进村子,家家户户屋前屋后、稻田之间空地上的向阳处都挂满了一架架的索面。秋风摇曳,大片大片的索面晾晒区在阳光的映衬下,让人如进仙境般的田园风光世界,那架上的索面如丝如缕,显得更加诱人。这不是普通的面条,而是辛勤智慧的南山人经过三百多年千锤百炼,手工特制而成的一种富有地方文化和风俗意义的特殊面食――索面,也称寿面。

索面的由来

在浙南一带,我们都知道女人生孩子、老人做寿都要吃索面,但为什么要吃索面,知道的人却很少。

村里的老人说,相传早在公元557年十月初七,陈霸先陈武帝即位之日,陈武帝宣布在次日午时一刻设宴,以庆祝陈朝诞生,希望宫内各位官员及宫女都踊跃报名,各做一道饭菜。要求一要吉祥,二要可口,三要健身,四要特殊。如果一切合乎帝意,重重有赏。次日,开宴。上了十六道菜,均是上等佳肴,色香味俱全。在席者对它们均有较高的评价,但陈武帝的金口却迟迟不开。最后,一位宫女呈上一碗面来。陈武帝见这面又长,工艺又十分精湛,便问上菜者姓名。那宫女回答:“万――顺―彩。”陈武帝一听,很有彩头,连赞好名字,又问菜名。万顺彩答道“长福长寿面。”陈武帝听了龙颜大悦,重赏了万顺彩。他对在席者说,此面预示着陈朝江山将“万顺”,陈朝子民将“长福长寿”。此后,宫中每有贵客到来,必由万顺彩供奉一碗长福长寿面以示厚待。再后来,坐月子的女人、做寿的老人也有了这项特权。坐月子的女人食用该面,是因为它由上等精白面粉制成,营养价值高,女人生孩子后食用可以补身。老人做寿食用它,则完全是为了讨“长福长寿”这个口彩。不过现在我们江浙一带一般都不叫它长福长寿面,而叫索面,它是瑞安方言“纱面”原谐音,说的是它细可与棉纱相比的特点。

索面与南山村

市场上小贩叫卖索面时,总是喊:“南山索面啊……”这一则说明了南山索面的知名度,另外也道出了南山村与索面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

南山索面的历史悠久,风俗也独特。据说索面传至南山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到现在,南山村已有三百多户人家搞起索面作坊。南山索面也已名扬江浙一带。

自古以来,农历大年初一鞭炮吉庆之后,新年早上第一餐,是要男人们去做的。据说女人一年忙乎到头,这新年的第一餐是非要男人操劳的,不然灶神菩萨也不肯。当地的男人也都遵守这个规矩,早上早早地在灶头点上火,烧好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索面,等待着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来品尝。全家人吃这男主人烧的索面,即使厨艺不怎么样,全家人也都吃得有滋有味。有时小孩贪吃索面吃一段剩一段,大人们就和蔼地劝小孩子慢慢吃,其原因在于吃了这索面象征着来年多福长寿。所以吃法也讲究,要一根索面吃到底,不能中途断了再吃。平日婚嫁迎娶,农妇生孩子或有宾客来临,首先招待你的除了一杯香茶,紧接着必然是一碗热气蒸腾的索面。说到吃索面,南山村民还说索面有以补气、补阴、壮阳、健脾的功能。说及这点,老人还给我们讲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相传在陈朝某代,宫中一贵妃生了孩子,按惯例,她有权享用索面。但是一次一位宫女给那妃子送索面时,妃子没有口味,那名宫女禁不起诱惑,在没有人的时候,悄悄地喝了几口汤,此后,每次她都偷偷地将妃子吃剩的面汤喝上几口。段时句后,那名宫女照镜子,发现原来骨瘦如柴的她一下子变得滋润丰富起来。她想来想去,得出这是喝索面汤的结果。又思忖,喝汤就有这般奇效,吃索面效果必定更佳,于是某晚她悄悄溜进厨房煮索面吃。可是当索面烧熟后她揭开锅盖时,里面竟只有白开水。宫女以为自己贱,无福享受这种好东西,便睡去了。第二天,厨师发现水槽里有一团索面,便盘问宫女们,那名偷吃的宫女最后只得招认。索面怎么会到了水槽里呢?原来,那名宫女不待水烧开,便放入索面,水温不够,索面就被吸到锅盖的内壁上来了。她开锅时将锅盖放在水槽上,索面一受冷,便掉到了水槽里来了。

故事里的一些情节有点夸张,不过索面的生产者们却津津乐道。倒也是,一个故事既道出了索面的功效,又说出了煮索面的正确方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索面,在平阳坑镇方圆几十里地,原先村村都会制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惟南山的索面经久不衰,此地的村民世代以手工制作索面为生,而且名气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在于制作工艺独特,用料配方合理,味道特鲜特美,其性平和温补,易消化,因其长3米有余,故又称之“长寿面”。索面的制作是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一点也掺和不得先进化学成分的催化剂,套句流行的话是“纯天然”,加上“纯手工”,绿色食品,只用好面加上盐,也不用机器,只靠人手工技术一遍一遍地和面,再慢慢地把它拉得细细的,成一条条细线。做索面的工序大致如下

第一步是选麦料和磨粉。面粉的选料在麦子,麦子磨粉第一遍过细纱,留下的麦麸不能再用来磨面粉,而只能用做其他饲料。第二步是配方和窖粉。每百斤白面粉,一般加入7―12斤食盐。具体来说天气温度高,超过摄氏18度,加水12斤;天气温度低,在结冰以下加水7斤:二八天气,温度在摄氏10度左右,加水8斤。根据天气选准配方,在粉缸里把面粉和水拌均匀,反复搓揉,感觉粘绵为止,然后把缸子上盖静置发酵。第三步是搓条和挂面。将揉透了的面胚搓揉成比小拇指稍细一点的长长的面绳,盘放入木盆中,将放置了一二个小时后的面绳,缠绕在一根根长约50厘米的竹棒上,放入一个长长的木柜,再在木柜中将其拉长至二三十厘米然后将放在木柜中“醒”了数小时的面取出,插到屋外的木架上拉长、晒干。挂面的工序重在上架和拉面条。上架的工序是先找准备好的两根长各50厘米的竹筷子,横插在木架子的上下孔洞中,两根竹筷间隔约5―10厘米。然后用手拿起盆内的面筋条在两根竹筷上由内往外不断绕成圈,圈与圈之间不要重叠,形成一条条的面筋条。这样架挂面就算基本完工。做完这道工序,就将绕好的一架挂面悬挂 在面柜里,上筷横搁在柜上,下筷悬空,并使之自然垂拉到一定长度。挂面在柜内拉伸到一定长度,就可以起柜上高木架子。高木架子一般有1.80米,上筷插在挂架的上端横木梁的孔内,下筷悬空。为了防止一架筷子面筋条互相缠绕粘连,要用 双细长的分面筷从中间分开 架面筋。值得注意的是分面筷与架上的两根主竹筷要同向平行。最后用手将下筷向下轻轻拉抻,待面筋条拉抻至细得不能再细时,再将下筷子插在木架的下梁孔内。到这时,上架挂面也就到此为止。

第四步是风干收面。一架架挂面上高架子后,就利用冬日温和的阳光和西北风使挂面晾干,然后把晾干后的挂面削去筷子上的面头放在箩筐里。这时挂面也就改了名称,叫人见人爱的南山“索面”了。

如今的索面村还成了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沐浴着阳光,坐在稻田边竹椅上,看主人在晾晒索面,一片片挂好的索面纱帐泛着金光,村妇用细木杆挑开粘结的面条,犹如指挥家挑起串串音符。过了两个来小时,农户把晒好的索面绕成一个个八卦型,高高堆放在大箩筐里,包扎密封以防返潮。据农户介绍,如果过了下午三、四点钟,阳光不强了,地表的湿气逐渐升起,而一旦返潮,面就会粘成块。

忙碌了一天,夜幕也快要降临了,主人会用刚收的索面做一锅热腾腾的姜酒索面,制作的方法也挺简单,就是,锅里倒些菜油,把切的细细的姜炒老了后,倒入老酒烧开。另一个锅里放半锅水烧开后把索面放进去煮熟捞起,去掉咸汤,也不用放别的香料,只放入做好的姜酒中,按江南人的习惯放点白糖,又香又爽口。索面富营养,易消化,为浙南民众非常喜爱的食品。特别是这儿的老人祝寿、生日及妇女坐月子都喜欢吃,既有营养又赶走寒气,相当养胃养颜。吃过这碗热腾腾的姜酒索面后,您会觉得全身都发汗,像刚运动过一样浑身舒坦。若是不胜酒力的朋友吃了,会有点微薰的感觉,让人身上暖洋洋地舒服。

三百多年来,南山索面与南山人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已经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并在南山的民俗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印记。时至今日,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进入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超市,成为普通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食品,还进一步制作,精手工,销往海外,每天都会有五千多公斤索面飘洋过海,进入欧盟市场,让老乡回回味,让老外尝尝新。其生产出来的索面既细又韧,还耐煮;爽滑的口味、纯粹的面香,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同时还是城里小孩来山区体验做索面的大自然作坊。

旅游 资讯

飞机: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可以坐飞机到温州永强机场,坐出租车到瑞安80至100元左右;瑞安坐公交车到南山村票价10元。

行车路线:各大城市驾车来的游客进入甬台温高速至――温州――瑞安飞云出口下。

飞云高速出口走56省道往文成方向,途径飞云――仙降――马屿(清洋路口左转往老56省道)――平阳坑――南山专业索面村。经过4个集镇,全程为一、二级公路,里程25公里。

上一篇:挪威,驯鹿大迁徙 下一篇:陇东,冬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