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旅行

时间:2022-01-31 01:04:37

他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旅行

这里的夜晚有星星吗?

第一次被他的画打动,是在一个画展上偶然看到他的那幅《这里的夜晚有星星吗?》。与其说是被画打动,不如说先是被画的名字打动。这幅画里有对生命的叩问,有对人性的洞见,还有一种挑衅式的姿态。

很显然,我内心里的某种情感被唤醒了。我感觉这里面有种类似于情怀的东西在里面。

也很自然地记住了一个名字:钟春琛。

绘画、音乐都是诗歌的近亲,他的画呈现一种诗人气质,或许有它的内在逻辑。而这三种文艺形式也是离灵魂最近的。2015年年底的某天,与旅日诗人田原老师在“虚度光阴”吧聊诗歌和艺术,他也反复说到了这一点,而且他强调这三种艺术形式都具有解释灵魂的力量。

我猜想春琛兄平常是经常翻阅诗歌的,一问,果然。

他的《我们都在默默微笑》这幅画标题的灵感就来自他随手翻阅的诗句。他说:“它与画面并不直接关联,但两者同时作用,将观众引入想象的空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曾有一棵孤独的树在歌唱》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感伤,一棵歪歪斜斜的小树更像一颗孱弱的灵魂。《黄昏时,我想起了》让我仿佛看到生命放射出来的神性之光。

这种命名拓宽了作品的空间和时间维度,像国画里的写意,从而让整幅画显得空灵。

这种命名方式也是诗人式的,也许这也是我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个用色块和光影解释灵魂的诗人的原因。

他是一个教师,有扎实的写实底子,但他并不囿于这种方式,而是不断寻求个人风格上的突破。《色块印象》系列正是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的尝试。

“这些毛毛扎扎的色块更贴近我的内心。”“抱朴守拙”是一种古典的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后来延伸为一种艺术主张,而钟春琛却希冀给予它当代性的表达。古典和当代的冲突与融合,如果以一种温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这里面本身呈现的就是诗意。画家、诗人刘春潮从春琛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对“灰色”的出色运用。刘春潮说,灰色是很难驾驭的一种颜色,一旦失败,便成了脏色,但是,用好了,就成了雅致。从春琛兄的作品来看,他无疑已经能够娴熟地驾驭这种颜色。刘春潮说,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因为色彩的选择不是他的目的,而是他用来表达的途径,以这一颜色,以他的作品,来承载自己的心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志趣和思考。

诗人、艺术评论家朵渔曾说:“在当下,画抽象作品总显得危险而不合时宜。”显然,春琛对这一点也是很警惕的。他喜欢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马克・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形状来反映深刻象征意义。而他喜欢的另一个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作品经常把各种符号、文字放在画面上来阐述他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达到一种混合的功能。显然,春琛从两位大师身上汲取了不同的营养,对两位大师的理解,也可能正是打开春琛的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他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消化后进行了自己的探索,他的画不是完全的抽象,而是用具象来隐喻。但画和画名之间总是暗藏玄机,有他自己的思考。正是这种思考让画有了思想。我觉得一个画家除了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作品的思想性,由思想性而体现的精神性,而精神高度正是衡量一个艺术家所到达的层级的标尺。

据说有一个评论家说过,评价一个艺术家不只是要看他的作品,还要看他平时读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碟,去跟他们交谈,看他们关注的话题和谈论的事物是什么,作品、技法反而在其次。

这就是在寻找艺术家的源代码和精神谱系。有一句话说:“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个道理。艺术的支撑体系决定了艺术家到底能走多远。

听说他在绘画时经常听唐朝、郑钧、左小祖咒……他文弱的表象下或许有一颗摇滚的心,而摇滚精神历来就是先锋艺术的代表,有反叛,有痛苦,有安慰,有自我救赎。在他的画中,你显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痕迹。

我曾经给他的写生系列中的一幅画题过一首诗,那正是他2011年画风转型后的作品,画布上铺陈的色块就像他心里堆积的痛苦。

暮光

――题钟春琛《暮光》

群山犹如汹涌的波涛――

大地,骁勇的弓箭手

手,抖颤着

把鼓胀的激情

射向湛蓝的天空

黄昏,以及暮色中的事物

如被风吹动的小小的波浪

据他介绍,他近期的作品分两条线,一是综合材料的实验性创作,二是风景写生。综合材料的实验性创作,以现成的牛仔裤介入画面,不仅仅是用特殊的材质加强艺术表现力,还通过材料承载一定的精神内涵,通过牛仔裤本身所代表的时代特征,试图反映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冲突交融。《青春》这幅作品正是这样的实践,其中一个小小的五角星放在画面的左上角,特别扎眼,它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象征。

有种说法是,当代艺术是“转换的艺术”。丹托写过一本书《普通物品的转换》,以杜尚为例,他把小便池签上名拿到美术馆,便成了艺术品。一个新的门类因此而生,“现成品艺术”。很多人把它看成“最高级”的当代艺术,但我相信春琛兄有他的思考,他不是把物品进行简单的转换,而是从材料中发掘出它本身的喻意――引申出它更深的喻意。艺术的产生有它的偶然,也有它的必然。春琛是怎样遭遇牛仔裤的,我并不知道,但我认定,现成品艺术是“及物”的,以物及物,而以现成品介入画面,除了及物,还融入了画家的思考,以物及思,格物致知。

他的创新和探索之路无疑将是寂寞的,但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需得到他人的理解。能够毕生忍受孤独的人,能够在孤独中决定永恒之意义的人,距离孩提时代以及代表人类动物性的社会最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最终能取得多大成就,除了才华,比拼谁更能耐得住寂寞。

春琛是一个安静的人,话不是太多,往往简明扼要,直抵主题。与他交谈,知道他的内心是丰富的,而他的丰富性都暗藏在他的画里。

他给人的印象永远是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幅黑框眼镜,脸上是淡淡的、温和的笑容,永远一身舒适的休闲服,特别文艺范。

安静、独立、智性,这是我评价春琛时,脑海里第一时间蹦出的几个词。

我想借用卡尔维诺评价博尔赫斯的一句话来评价春琛:“这是一个由智力建构和管辖的世界。”

上一篇:浅谈全州县规模猪场清洁养殖 下一篇:别只靠一管血去查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