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城市下市政规划与设计建议

时间:2022-01-30 06:00:23

节约型城市下市政规划与设计建议

摘 要: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规划工作的开展必须研究城市和区域发展背景.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对在节约型城市发展的理念下要对城市发展可能规模的预测和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作出正确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引导、调控的策略和手段,使总体规划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基础之上。文章将探讨节约型城市理念下市政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市政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17-0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覆盖范围日益拓展。城市建设成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城市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随着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做好节约型城市下市政规划与设计成为城市规划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1 节约型城市的内涵与指导思想

1.1 节约型城市的内涵

1.1.1 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建没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2004年,我国已经开始向“节约型社会”迈进。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从而把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活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1.1.2 节约型城市的定义

由于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所消耗的资源占全部资源总量相当大的部分。可以说,建没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所在,就是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制定各类综合性措施,来有效提高城市的资源节约程度,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所以,对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核心内容在于如何通过最少的资源获得最优的综合效益,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节约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牢固坚持科学发展观,相应国家建设集约型社会的号召,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实际工作中,注重资源节约的理念,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变,围绕着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内容,注重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手段,从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的优化,推动城市居民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意识提升,从而形成有效的城市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增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2 当前市政规划与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也一直十分重视市政规划与设计工作,从各个方面紧抓工作质量。然而,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市政规划与设计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现行的城市环境系统中,水资源相对匮乏,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已经较为严重的影响了各个方面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的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00 m3,居于全球第125位,水资源形势严峻,此外,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大,东南沿海水资源相对密集,而西北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尤其是各个大中型城市,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水的需求量增加,水资源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

其次,随着我国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体中的不断崛起,经济呈现膨胀式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所使用的能耗也不断升高,我国的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导致城市设计日益呈现高能耗、低效率的现状,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不断翻新改造,住宅装修不断的扩大户型、扩大装修规模、存在较为普遍的重复建设现象。

此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可见,目前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比较粗放的浪费现象。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近26.67万 hm2(400万亩),土地未能实现集约化开发,很多地方是开而不发,仅仅注重开发量的积累,土地的利用效果不佳,很多小型乡镇出于政绩考虑,到处进行建设试点,大量浪费了土地资源。

3 节约型城市理念下市政规划与设计的建议

3.1 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

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经济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和再生能源建筑工程应用技术的研发和集成。搞好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工程示范,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建设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尽可能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任何环境因素的作用。频繁拆建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行为,要注重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要反对“贪大求宽”、“追求第一”的做法,杜绝不切实际的“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节能节地,有益于子孙后代。要改变以灯光耗能为特征的“形象工利”。

3.2 优先发展和利用城市公共交通

石化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大力推广节能型交通,充分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的潜能,积极开发植物能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市私家车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使得能源短缺,汽车燃油费用不断升高,所以,应优先发展和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减轻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丰富交通方式,不断节约能源。

3.3 发挥城市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

为了应对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应该对城市土地管理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一方面,进行严格的使用审批,从土地供应的源头抓起,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效率,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实现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政策,与城市发展的需求想适应,在土地的使用管理中,向城市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倾斜,并考虑与传统产业和特定产业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发展。此外,针对城市发展中的工业企业项目,可以建立项目审查制度,对于真正具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用地优惠和鼓励,而审查中达不到投资要求的企业,则按照规定降低厂房用地,对于其它用地相关企业,应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例如,考察其发展与支柱产业的密切程度,对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贡献等。对不利于本地区产业升级的项目不予批准。考察项目产出效益以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情况。二是项目评审机制。要在项目预审的基础上,组织项目评审,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评审专家批准。三是决策机制。要求决策部门按照考察意见、评审结果,并以此为依据,作出科学决策。强化项目审批后的跟踪管理,严格监督执法。项目实施达不到规定效益的,要追究项目引进者的责任。超过规定时限的必需收回,并按照方针政策,优先分配给急需用地的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跨国大企业、投资强度大)、名(国内外品牌)、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项目。

3.3.1 城乡均衡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乡均衡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协调发展,不可以过度追求片面的城市化,而忽略了城乡均衡发展,进而导致了对耕地乱占乱用的情况,应该进行有效平衡,注重耕地保护,合理利用现有空间。

3.3.2 城市区域优化

在城市的规划中,区域管理至关重要,对城市功能的有效分区有利于衡量土地资源价值,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区域之间功能的细分和资源的协调,并逐步完善土地功能,促进地区发展,能够在尽可能少的占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发展,带动地区进步。

3.3.3 合理使用公用空间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公用空间占用了很大的面积,包括绿地、公园、广场等在内的公用空间,对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合理利用公用空间,一方面,公用空间应该有利于城市的综合发展,满足城市需要,另一方面,还应该避免公用空间的闲置和浪费,实现真正的开放,起到应有的效果。

3.4 其它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在城市的发展中,还应该注重对其它相关资源的利用,节约的概念应该贯彻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城市发展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集约城市的优化建设,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改善现有的资源紧缺情况。可以通过对城市规划的有效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居和创业环境,通过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经济、技术、公共资源、法律、规划与建设等各个方面。

3.5 加大宣传力度

要最终实现节约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节约意识,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居民的支持和响应,各项建设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也与居民的节约意识养成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因特网、广播等多种途径,以视频、声音、文本等媒介为载体,帮助市民认清资源紧张的形势,号召城市居民支持城镇化建设,从身边做起,提升节约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资源使用不断敲响警钟的今天,养成节约的习惯人人有责。资源的节约利用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命题,如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建设,发展集约型经济,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阐释了资源的节约利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交流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锋.探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思路[J].中国园艺文摘,2013,(4).

[2] 王雅莉,张明斗.“两型城市”建设的运行框架构建及路径选择[J].江淮论坛,2013,(3).

[3] 王凡.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民营科技,2013,(5).

[4] 谢飞,陈丽珍.浅析我国节约型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刊),2013,(5).

[5] 马牧亿.可持续发展的市政规划设计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8).

[6] 阿米娜・买买提,司玉斌.浅谈如何加强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3,(9).

上一篇:苏宁转型: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下一篇:浅析客户满意的因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