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1-30 04:37:11

关于实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逐渐加深,我国对外贸易市场逐渐扩大,在市场强势的需求下,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化语言,应用在多个领域。在我国,对于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以前单一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应该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加大英语人才培养力度,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实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场地,所以高等院校要对英语人才培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实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08-02

面对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不但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专业人才,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本文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实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优化课程,提高运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英语人才。

一、确定实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我国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这就迫使我国主要以高等院校教育为途径,确定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教育培养的不是单纯的理论和研究型人才,而是向社会生产第一线传输现代化技术管理和应用型人才。目前来看,单纯的英语人才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英语教育已经普及,所以英语专业人才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培养在英语方面有特别优势的人才是今后高校应确定的方向。之所以会出现就业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英语专业人才太多,另一方面,学校培养方面,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本无法与企业用人单位相吻合。单从这两方面来看,英语专业学生若想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就要明确企事业单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准都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标准。首先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科学社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进入社会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可以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二、实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实用型人才培养是为了顺应社会需求,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知识面窄、独立性差、不懂创新思维的人,而是拥有扎实英语基础,灵活的运用能力,思路开阔,适应社会的人才。英语人才培养受到社会市场变化以及学生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创新以往的教育模式,在保持英语优势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出英语实用型人才,高素质英语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于我国开展对外贸易。总之,实用型英语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教育部门要意识到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重要性。

三、实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1.英语专业人才素质教育。21世纪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把素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转折点,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的基本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加强英语专业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为了实现跨世纪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英语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培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升,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了解英语知识能力在以后就业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其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中的生存本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调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真正地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实用型人才队伍。

2.优化英语教学的课程结构。英语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个听、书、读、写和语言输出的实践过程,所以,学生一定要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活动中去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的精髓,真正地掌握英语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要培养新型英语人才,必须对不合理的传统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传统的授课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只是一味地啃书本的知识。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课程设置方面,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勤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课题研讨,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既优化了教学的内容,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开展各类英语专业方面活动,例如英Z墙报、英语画刊等,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把英语掌握得更加扎实,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打破原有枯燥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有自我追求、自我提高的动力,也可以通过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际交往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胆识和及时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就轻松了,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掌握英语的专项技能与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要素,从而达到实用型英语人才的真正体现。

3.开展英语活动,提高运用能力。英语专业实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学以致用,成功的英语教学并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是否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即工作岗位及生活中。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要理解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在培养英语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英语方面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让学生参加设定的情景模拟训练,生动形象地把所学的知识恰当地表现出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逐渐加深难度,举办英语形式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知识性、趣味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只有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才能真正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满足英语专业人才的实用性需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校培养英语专业实用型人才而言,建立一支超强的师资队伍是完全有必要的,学校要对英语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拓视野,把更好的教学方法引进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参加教师研修班进修,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面对经济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英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聘请教师时要严格把关,筛选出学历高、有职业道德、综合素质高的合格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培养、自我训练,积累经验,教育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为培养英语专业性人才贡献力量。

5.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产业之间不断更新,行业之间不断渗透,所以对英语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需求不断提高。英语专业人才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基本的技能,最主要的是综合素质。因此,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水平,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高要求,培养学生对未来的适应能力,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6.开展英语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已经普遍运用在教育系统当中,在高校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不断变化的文字、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视频动态,把实际生活中的口述、板书等以视频、动态图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创建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短片视频,让学生对其中的片段情景再现,并且以英语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但学习了基础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发挥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把新旧知识贯通到一起,实现系统化、生活化、交际化。在非常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运用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达到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总结

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对英语专业人才进行专业系统化训练。人才培养的这一重大工程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扎实地掌握英语基础,在实际生活运用中可以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出来。在教学方面,要构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教师不断进修,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出真正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使学生不但拥有扎实的基础,而且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江晓红.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5).

[2] 彭萍.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7).

[3] 钟玲俐.博弈:商务英语教学与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2).

[4] ~兴国.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上一篇:大学财务管理新时期中的思考 下一篇:河南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