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缝灌浆技术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30 09:43:02

接缝灌浆技术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 水利工程中防渗墙槽段的连接一直是防渗墙渗漏的主要薄弱部位,但其部位的连接质量将决定防渗墙防渗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防渗墙接头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大坝接缝灌浆原理与施工工艺特点,研究出一种改进的大坝防渗墙接缝灌浆工艺施工技术,详细介绍该防渗墙接头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要点等,结合某水利工程实例,探讨该接头技术的实施效果与效益分析。

关键词 水利工程;防渗墙;接头形式;接缝灌浆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159-02

1工程简介

某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92m)、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左岸两条泄洪洞及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站组成。拱坝坝顶高程1 245m,最低建基面高程953m,最大坝高292m,坝顶长992.74m,拱冠梁底宽69.49m,拱冠梁顶宽13m。坝身设5个开敞式表孔溢洪道、6个泄水中孔和2个放空底孔。

2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2.1灌浆作业施工工艺流程

2.2接缝灌浆灌区的灌浆顺序

对于同时有接触灌浆、裂缝化学灌浆和接缝灌浆的坝段,则应先进行横缝接缝灌浆、后进行接触灌浆,最后进行裂缝化学灌浆。对于同一坝段、同一坝缝的各层灌区,自基础层开始,逐层依高程自下向上灌注。上层灌区的灌浆,应待下层和下层相邻灌区灌好后方可进行。若发现上下层灌区串漏,须报专项处理措施,待设计、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可进行灌浆施工。对于同一高程的接缝灌浆应从中间坝段之间的横缝开始灌浆,依次向左、右岸推进。对于同一横缝、同一高程的灌区灌浆结束4d后,其相邻横缝的灌区方可灌浆,若相邻的灌区已具备灌浆条件,可采用同时灌浆方式,也可采用逐区连续灌浆方式。当采用连续灌浆时,前一灌区结束后8h以内,必须开始后一灌区的灌浆,否则仍须间隔4d后再进行灌浆。对于同一横缝同一高程具有2~4个独立灌区时,可采用同时灌浆方式,也可采用连续灌浆方式,当采用连续灌浆方式时,第二灌区灌浆应在第一灌区灌浆结束后4h以内进行,否则仍应间隔10d后进行灌浆。对于同一坝缝的下一层灌区灌浆结束10d后,上一层灌区方可开始灌浆。若上、下灌区均已具备灌浆条件,可采用连续灌浆方式,但上层灌区灌浆须在下层灌区灌浆结束后4h以内进行,否则仍须间隔10d后再进行灌浆。当灌区两侧的坝块存在架空、冷缝或裂缝等缺陷需要处理时,灌浆与补强的先后次序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坝块缺陷严重且与坝体横缝串通,可采取灌浆与补强同时进行的措施;如缺陷导致接缝灌浆影响到坝体安全时,必须先补强 后灌浆。

2.3接缝灌浆压力及其控制

在灌区施灌前应在灌浆缝面起压的同时,邻缝也须进行通水平压,平压压力保证顶部压力不超过0.2MPa。灌浆前、灌浆中,该灌区上层灌区保持通水循环,并且灌浆后至少通水循环6h。灌浆压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灌浆质量,而且与接缝两侧坝块的应力稳定有关,合适的灌浆压力将使浆液流动畅通,充填接缝容积密实,并使灌浆浆液进一步泌水,从而获得良好的水泥结石。灌浆压力以灌区顶层(排气回浆槽)压力作为控制依据。灌浆压力以顶层排气槽压力作为控制值,以灌区底层进浆管压力作为辅助控制值。

根据笔者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对于有盖重灌区层顶(排气槽)灌浆压力为0.25MPa~0.35MPa;无盖重灌区层顶(排气槽)灌浆压力为0.1MPa~0.15MPa。灌浆过程中须注意对缝面增开度的控制,保证缝面增开度灌区顶部不超过0.5mm。一般缝面增开度的观测与灌浆压力同步控制,且以缝面增开度控制为主。

2.4灌浆作业

对于进回浆管与排气管相互畅通,单开出水率大于30L/min而且无出现显外漏现象,则可实施正常灌浆。由进浆管灌入浆液,各管口开启放浆,使缝内空气和水排除缝外,按出浆的先后顺序浆比达到1.7g/cm3以上依次关闭管口。调节进浆量逐渐使排气管升压,并间歇性开启排气管口排除残留的稀浆,达到设计压力。

2.5灌浆结束条件

当排气回浆管浆比达到或接近最浓比级浆液,且管口压力或缝面增开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而且持续灌注20min,则本工程可结束灌浆。结束时,须先关闭各管口阀门后停机,保证闭浆时间不少于36h。所有的接缝灌区施工工艺(封闭检查、预灌性压水、灌浆等),有条件的情况下都要进行缝的增开度观测,现场确实没有条件进行观测的灌区,必须要有“三检”和监理的检验签证,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3接缝灌浆施工质量控制

3.1接缝灌浆应具备的条件

1)坝体混凝土温度。进行接缝灌浆之前,灌区两侧混凝土的温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封拱灌浆温度。除顶部灌区外,接缝灌浆灌区上部混凝土压重应大于6m,且压重混凝土温度必须达到施工图纸规定的接缝灌浆温度;

2)混凝土龄期。接缝灌浆灌区两侧坝体混凝土龄期不少于4个月,特殊条件下可放宽到3个月(如下闸蓄水要求等),在满足压重的条件下,尽可能早灌浆;

3)接缝张开度。当接缝的张开度大于1mm时,采用0.45:1水灰比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浆液灌注。对于接缝的张开度在0.3mm~1mm时,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灌浆,分两级进行灌浆,先采用0.6:1灌注,再用0.45:1进行灌浆。而接缝的张开度小于0.3mm时,则按细缝处理。

3.2质量检查

1)接缝灌浆结束后,由设计、监理联合确定质量检查孔方法。接缝灌浆质量检查在灌区灌浆结束28天后进行,质量检查以分析灌浆记录为主,结合钻孔取芯和槽检的成果进行评定;

2)钻孔取芯、压水试验的检查,选择灌浆效果较差的灌区进行,若该灌区各项检查均满足要求,即可认为灌浆质量合格。接缝灌浆灌区的合格率须达到80%以上,不合格灌区不得集中,且每一条横缝内灌浆灌区的合格率不低于75%即可认为接缝灌浆质量合格。否则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措施进行处理。

4结论

本工程拱坝接缝灌浆成功采用本工法灌浆,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灌后接缝灌浆检查孔结石充填饱满,与两侧混凝土胶结良好。通过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防渗墙接头施工技术可有效减少了弃浆和后期清理费用,增强了浆液结石强度,保证了灌浆质量,同时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可观,可为水利工程防渗墙的接头施工提供一种新工艺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学祥,余常茂,李焰.三峡二期工程大坝接缝灌浆施工[J].红水河,2004(1).

[2]孙新宁,张嘉晔.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接缝灌浆施工问题处理[J].中国水利,2002(5).

上一篇: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漏电的火灾危险性及其防... 下一篇:钠离子对硝酸根离子作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