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时间:2022-01-29 11:18:35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现在,我们初中几乎每一堂语文课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这表明:教师已经有了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的意识。然而,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合作学习形式化;2 、合作学习泛滥化;3、合作学习自由化;合作学习不均衡5、轻师重生。

二、应对策略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应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并且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2、精心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要把那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

3、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学习是以个体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当个体在自主学习不能解决某一问题的情况下,而且这些个体都需要解决某一共同问题的情况下,这时个体才会产生合作的愿望和要求。在这个前提之下产生的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相反,如果个体能够自己解决某一问题,那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和可能。因此,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留足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高“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更广阔更深刻。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展开讨论,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跳出教案的框框,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

5、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弱生更弱。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自己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心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进行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6、教师要主动参与。“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一个榜样作用。同时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该讲则讲,该点则点,该评则评,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得以迸发,在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含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它的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

上一篇: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选准“切入点”,高效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