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变“公审”

时间:2022-01-29 12:39:58

干部任前公示,照我理解,是党组织公正用人,对拟任干部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意见的一种形式,是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增加的一道防线。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民公仆,公示是公认、公举、公推;对于那些有瑕疵的干部,公示是公评、公议、公帮;对于那些病入膏肓的腐败分子,公示则是公诉、公审、公判!这不是笔者故弄玄虚,作危言耸听之论。随着干部任前公示的制度化、规范化,公示不但逐渐显示出其公认、公举、公推乃至公评、公议、公帮等“功能”,而且更加显示出了其公诉、公审、公判的“功能”。

山西省临汾市副市长苗元礼,前不久公示拟任为省直正厅职务,而就在公示期间,他被举报有重大经济犯罪嫌疑。山西省纪委、监察厅“闻风而动”,调查认定,苗元礼自2001年任山西省临汾市副市长后,特别是分管煤炭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减免、缓交煤炭资源价款等方式,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涉案违纪违法金额达700余万元,2008年1月11日,临汾市人大依法罢免他第二届人大代表资格,1月22日,山西省政府作出开除苗元礼公职的决定,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既然是公示苗元礼要由副厅职拟提拔为正厅职,说明组织上对他的印象很好,评价很高。如果对他印象差,评价低,也就肯定不会准备给他加官晋爵了。可经过这么一公示,竟将一个拟提拔重用的好干部“公示”成了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腐败分子!如果组织上不准备让他当更大的官,当然就不会公示,他也就逃过了公示“这一劫”,继续优哉游哉当他的副市长;如果组织上要将他由副厅提拔成正厅,又不公示,他也就悄悄坐上了正厅的交椅。通过苗元礼被“公示下台”(接着将是“公示进监”),证明公示不但能纠正组织上的看人偏差,而且能表公意,泄公愤,除公害,益莫大焉!现在干部拟任职务任前公示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如果所有干部的任前公示都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能真正发挥出“公示效应”,可以肯定,官场上也就不会出(至少要少出)像湖南省临武县原副县长陈纪忠,上任57天就因贪污受贿翻身落马;像宁夏回族自治区泾原县原副县长马发旺,“履新”20多天,就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关进班房;像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升任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省劳改局局长刚刚20天,就职演说余音未绝就被推往断头台之类的尴尬事了。

“公示变公审”值得祝贺,其值得祝贺的具体理由有如下三点:一贺干部群众举报的胆识。敢于借公示的东风把贪官拉下马是需要勇气的,贪官不是纸老虎是活老虎,原河北省老干部郭光允因举报原河北省省委书记,不就被、劳动教养两年么?原河南省干部吕净一,不就因举报原平顶山市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险遭灭门之灾么?可我们的干部群众能出以公心,实事求是,顶风冒“血”也敢上。二贺省市领导的胆识。省市拟提拔重用的干部被“公示成腐败分子”,既否定了拟任的干部,也否定了领导对那位干部的评价。自我否定是痛苦的,领导同志没有公道正派的作风和坚强的党性肯定办不到。三贺具体办案人员的胆识。干部群众举报后得靠人查证落实,有人举报没人查办也是白扯。如果监察纪检等部门的办案人员怀揣私心,前怕狼后怕虎或者想通过办案从腐败分子身上捞点个人好处,很可能把干部群众的举报“查化”,甚至有可能把贪官查成清官,把腐败分子查成勤政爱民的好干部。所以,笔者在此冒昧提议,如果要给举报苗元礼们的干部群众庆功的话,千万不要冷落了那些具体办案的人员。没有他们恪尽职守,也许苗元礼之流早已坐在更大的交椅上,正唾沫飞溅地在台上给大家作反腐倡廉报告呢。■

上一篇:“狼性”也“文化”? 下一篇:阻击“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