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用药方法和治疗效果

时间:2022-01-29 11:46:05

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用药方法和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不同用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间歇静脉注射给予阿托品;观察组患者借助微量泵持续给予阿托品。对两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反跳现象、中毒现象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 观察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反跳现象、中毒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借助微量泵给予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持续泵入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给药方法。

[关键词] 阿托品;有机磷中毒;用药方法;微量泵

[中图分类号] R5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069-02

有机磷中毒是急诊常见危重症之一,每年世界范围内约有20万人发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率更是高达15%[1]。合理应用阿托品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为进一步研究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不同用药方法和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方式给予阿托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9~53岁,平均(41.47±9.25)岁;其中,甲胺磷中毒8例,敌敌畏中毒7例,敌百虫中毒5例;中毒至就诊时间15~150 min,平均(41.46±20.72) min。观察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0~51岁,平均(42.02±8.37)岁;其中,甲胺磷中毒9例,敌敌畏中毒7例,敌百虫中毒4例;中毒至就诊时间15~170 min,平均(41.58±21.67) min。所有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在入院时均表现为意识不清、双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心率增快、全身湿冷、肌肉震颤、符合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物以及中毒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彻底洗胃、导泻治疗,并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间歇静脉推注进行阿托品治疗[3]。(5~15) mg/(10~30) min阿托品静脉推注,随后根据患者阿托品化状态变化减少注射剂量或延长注射时间。

1.2.2 观察组 借助微量泵给予患者阿托品持续泵入治疗。取50 mg阿托品溶入40 mL 0.9%NaCl溶液,以50 mL注射器抽取,连接延长管,使用肝素帽及三通与输液针进行连接,根据患者病情对微量泵速度进行控制。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反跳现象、阿托品中毒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阿托品用量为(294.82±95.47)mg,观察组为(200.17±45.05)mg;对照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78±2.86)、(26.06±3.08) h和(20.79±8.15) d,观察组分别为(3.20±1.11)、(17.15±2.15) h和(12.16±5.41) d;对照组反跳现象发生率、阿托品中毒现象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15.00%、25.00%和15.00%,观察组无反跳现象及阿托品中毒现象发生,死亡率为5.00%。两组患者间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反跳现象、中毒现象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有机磷化学物在体内可与乙酰胆碱酯酶相结合,进而对呼吸中枢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进行抑制。呼吸衰竭是其主要死因。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抢救时,阿托品是除了胆碱酯酶复活剂之外最为常用的药物,早期、足量、持续给药,使患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是临床进行抢救的关键[4]。但是阿托品在体内代谢较快[5],而有机磷对胆碱酯酶的作用却相对持久,如果给药不足则解毒效果发挥不了,给药过多又容易导致阿托品中毒。阿托品用量在超越中毒量后其对延髓的兴奋作用转为麻痹,如不能及时发现而继续加大用药量就会有生命危险[6]。

以往临床多采取间歇人工静脉推注的方法,但是此种方法给药速度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不一致,容易导致血药浓度有较大起伏,而引起生命体征的波动,进而影响到临床对于阿托品用量的判断。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是一种恒速、恒量给药方式,其给药速度与阿托品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基本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状态,从而解决了传统给药方式瞬间到达峰值以致机体因为阿托品过量而发生中毒现象,并防止了因血药浓度在高峰期后迅速下降,从而再次兴奋胆碱能神经,加重有机磷中毒,引起呼吸抑制,危急生命[7]。此外,传统间歇给药方式不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在进行反复推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患者污染的机会。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阿托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阿托品化出现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反跳现象、中毒现象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相一致[8]。因此,笔者认为借助微量泵给予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持续泵入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给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Nick AB,Peter E,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J]. Health and Medical Complete,2008,371(16):597.

[2] 叶任高. 内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1-966.

[3] 陆凤翔,杨玉. 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 4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66.

[4] 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101.

[5] 施冠华,单新莉,王丽.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探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6):677-678.

[6] 黎穗珍,罗炽权.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2007,2(1):12-13.

[7] 周玉淑. 临床选择常用解毒剂和辅佐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医刊,2004,39(2):5-6.

[8] 艾莉.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4,19(6):62-63.

(收稿日期:2012-07-10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谈医院建设新模式—EPC工程总承包 下一篇:尖吻蝮蛇血凝酶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止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