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造爱的家园

时间:2022-01-29 09:36:34

筑造爱的家园

南宁市良庆区大沙田小学(以下简称大沙田小学)五(2)班的李胜(化名)跟随在南宁市打工的母亲“进了城”,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家境拮据,曾因此颓废懒惰,经常不完成作业。该校了解情况后,于2010年为他争取到了美国浩德国际儿童服务中心的资助,此后他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逐渐好转,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在大沙田小学,像李胜一样得到学校关爱的学生还有很多。近年来,该校在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大力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除了做好资助工作,还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为他们筑造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园。

家校联动打造爱的校园

2013年9月,由于父母都在南宁市工作,苏永(化名)从良庆区那陈镇转入大沙田小学就读。因为长年与父母分离,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班主任黎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想通过谈心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可是不管我问什么,他都不搭理我,问多了他就低头扯衣角。”黎宁没有放弃,经过多天的观察,并和其他心理辅导教师讨论后,最终决定打“感情牌”:课堂上,黎宁经常请苏永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会给予适当的鼓励;课后,黎宁常与苏永聊天,跟其他学生谈天的时候也总叫上他。苏永感受到黎宁的爱和班集体的温暖,慢慢打开了心结,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黎宁说:“现在,课间总能看到他和同学玩耍的身影,他不仅变得开朗了,而且还会主动关心集体,学习也进步了。他不再是躲在角落里默默哀伤的小猫啦。”

大沙田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众多,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基于此,该校于2010年10月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定期接受学生咨询,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该校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材料建档作了严格规定:心理咨询室要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室内墙壁刷成粉红色,布置温馨,还专门设有宣泄室;辅导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富有爱心,并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学生心理咨询的材料不经主管领导同意,任何人不能翻阅。梁志森校长说:“心理咨询室设立以来,已成功地解决了80%以上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沙田小学十分重视从家庭教育入手,发挥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该校每学期中、学期末都会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且每3年邀请专家到校一次,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2013年5月8日,该校组织了一次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就新生角色转变的常见问题与家长们沟通。会上,一年级380多名新生的家长全部到齐,经过交流,家长对孩子学习角色的转变有了较深了解,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一位家长感慨地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没什么知识,不懂怎么教育孩子。这次家长会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孩子的知识。”

此外,大沙田小学还创新了家校联系方式,每3年组织一次“第二家长”会,梁志森校长说:“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教育孩子,管教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但隔代教育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家长会先是由教师与“第二家长”谈心、摸底,并向他们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情况,然后再由专家对“第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行为指导,让他们消除教育焦虑情绪并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通过落实多种有效的举措,大沙田小学强化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合力,为学生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2013年11月举办的南宁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大沙田小学的“蒲公英”合唱团表演了《牧场上的家》和《踏雪寻梅》,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回想起那一幕,六(4)班的林芷如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现在已经是合唱队的一名老队员了。回忆起刚进入这个团队时,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但指导老师和其他队员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在合唱中,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句话很有意义,我深深记在心里。合唱团的活动让我领悟到,要想办好一件事,不仅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要有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林芷如随着到南宁打工的父母进城后,学校合唱团的活动给了她发展特长的机会,也让她在课堂学习之余有了更精彩的生活。

林芷如的话语反映了其他队员的心声,许多队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蒲公英”合唱团的指导教师胡云露向记者介绍,学生家长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丰富学生校园文艺生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校创办了合唱团,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有事可做、有目标可追寻”。每年新学期开学后,合唱团便会张贴宣传海报“招兵买马”,学生向班级负责老师报名后还要经过歌唱考试来“一较高下”。这种择优录取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斗志,操场上闲逛胡闹的学生少了,教室里积极训练的学生多了,有的学生为了参加合唱团,甚至多次参加选拔。学生进入合唱团后,艰苦的训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胡云露老师告诉记者:“我们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教育,督促学生自内而外形成一种奋勇争先、永不言弃的精神,这是我们创办合唱团的最终目的。”

梁志森校长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日常的休闲娱乐项目比较少,我们希望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他们营建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多年来,大沙田小学重视文艺教育工作,除了合唱团,还组建了鼓号队、鲜花队、献词队等,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体会快乐。该校为各社团安排了优秀的指导教师,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训练,实行签到制,期末各团队还会进行评优活动。

由于生活条件限制,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虽然对科技有着强烈兴趣,但却缺乏实践的机会。为此,大沙田小学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科幻画小组、手工操作小组、建筑模型小组、气垫船小组、四驱车小组、航空航模小组等科技兴趣小组,安排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该校采取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美术课、科学实践活动课等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利用课后时间(活动课以及下午放学后1-1.5小时)进行“实战演练”,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大自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进食等活动,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该校每年还会聘请校外专家,给科技小组的组员答疑解惑。

近两年来,该校按照“1+1”(上级投入一半,学校投入一半)的经费投入原则,先后投入2万余元,用于科技活动室的建设以及开展训练、比赛等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科技及文艺方面全方位发展,该校于2010年专门制定了《南宁市大沙田小学学生评优评先补充细则》,规定在科技与文艺方面有特长、取得好成绩以及积极参与这方面活动的学生,在评三好学生、优秀少选队员、特长生、“美德少年”、“阳光女孩”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利。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大沙田小学文艺和科技教育的成效显著:2010年,该校学生玉蝶荣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13年12月,曾显国代表南宁市参加全国第十八届“驾驭未来”青少年车模竞赛总决赛,在“缤纷童年涂装木屋组”活动中荣获第5名;学校也先后荣获南宁市中小学生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优秀组织、南宁市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不仅在学校得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更找到了发展兴趣爱好的方向。梁志森校长说:“今后,我们还将探索更多更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把这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编 蒙秀溪)

上一篇:《别诗》赏读 下一篇:“我来帮您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