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探

时间:2022-01-29 05:10:00

宜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探

摘要:宜君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土地宽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6.4%,植被多为稀疏的草类、蒿类。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县西南、西北部的山区,多为国有,森林植被为铜川地区之最。因此,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77-2

宜君县处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紧依关中盆地。东与洛川县隔洛河相望,东南以雁门山为界和白水县毗邻,西南部连接铜川市印台区,西北部同黄陵县大面积接壤,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6.8%,为铜川地区之最,因此,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重点做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工作

预防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植物检疫。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把好源头,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要加强对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管理,严格按照检疫规程进行把关;对发生过病虫害的地区,要划为疫区进行封锁防治。同时,要随时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时发现病虫害,为防治争取有利时机,并且,利用科学的手段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林木的生长情况、往年的发病规律等因素,做好病虫害预警预测工作,以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

在我国入世之后,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国外一些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提高检疫水平刻不容缓,在引进国外树种时,要加强检疫,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国内地区间进行树种引进、调运时也要注意植物检疫工作,以避免病虫害的蔓延。

2 因地制宜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增强林木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是森林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封山育林是保证树强、树壮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在适宜的环境,选择适宜的树种,通过多种选育方式,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在选育树种时,要注意采取混交方式,以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同时,封山育林也能够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 种子、苗木消毒处理

种传和土传病害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严把育苗关,在播种前,对种子和苗床土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种子和土壤传染病害,这样能确保培育出健康的树苗,另外,在育苗时还需要注意轮作。

4 保护害虫天敌

天敌就是以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益鸟,微生物等有益生物,在森林中就生存着很多害虫天敌,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害虫,并能够抑制害虫的繁殖,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森林中害虫的天敌。造成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5 营造混交林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采用近天然林的经营模式,合理搭配树种,增强林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以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

6 采取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我们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其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生物治理。

6.1 昆虫病原真菌

在防治森林虫害中,应用白僵菌较普遍,尤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在宜君县也可以使用。当松毛虫的虫口密度较低时可施放白僵菌,能够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状态。同时,白僵菌还能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型害虫。

6.2 昆虫病原细菌

BT(苏云金芽胞杆菌)是在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并且生产水平较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在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型害时已经被普遍应用。

6.3 植物源农药

在植物源农药中,苦豆碱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是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的生物碱中的一种。根据所做的试验得知,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有极强的杀线作用,并且杀线作用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6.4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是一条防治森林害虫的新途径,通过基因工程,转入抗虫基因,使林木自身具有抗虫能力,降低了防治成本,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损失,因此,转基因植物是抗虫害的新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慢慢推广开来。

7 化学防治

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当病虫害发生较严重时,也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要兼顾林木高度、立地条件等因素,周密考虑化学药剂的使用方式,例如:树干涂药法、挂吊瓶法、毒签插入法、树干注射法和根部埋药法等。

综上所述,我们要根据宜君县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部署,循序渐进地、有重点地进行综合防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侯林.森林病虫害普查的几个问题[J].新疆林业,1981,

(01).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A].病虫害防治绿皮书[C],

2003.

[3] 王国治.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

[4] 李必华.平衡生态 综合防治――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的一点刍议[J].山东林业科技,1981,(01).

[5] 胡映泉.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山西科技,2006,

(02).

[6] 卢荣.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中国林业,

2008,(02).

[7] 郭光智,杨广海,许霞,牟志刚,孙绪艮.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制化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8] 曾祥谓,徐梅卿,赵嘉平,王静,梁军.中国森林病害防治技术措施与策略[J].世界林业研究,2005,(03).

[9] 郭光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制度实施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

作者简介:牛秋红(1974-), 女,就职于宜君县核桃产业办公室,从事核桃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北方冷凉地区芦笋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