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垒当前,汽车零部件检测更迫切

时间:2022-01-29 01:29:20

壁垒当前,汽车零部件检测更迫切

中国出口势头一向强劲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正在遭受挫折,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扩大的战场上,此次受波及最深的就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

1月31日,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和美国制造业联盟召开记者招待会,指责中国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补助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相关制造业的生存,并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信守国情咨文的承诺,保障美国劳工的权利。此举引起美国国内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声讨一片。

来自美国制造业联盟的报告称,目前约有1/3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到美国,为此,美国对中国产生近8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国汽车工业链自2000年以来丧失了40多万个工作岗位。

分析人士认为,2012年正是美国的大选之前,经济问题无疑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这一次,虽然这一问题包含众多政治因素在其中,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却也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

眼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不仅受挫于美国市场,在欧盟以及新兴的南美市场,当地制造经营者的抵触情绪也普遍增长。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时候,是时候来反思一下出口症结的时候了。

汽配出口问题多多

虽然从某方面来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冲击美国产业只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不可否认,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金融危机后的增长态势,极大地带动了相应零部件产品的出口。以出跃的广东省为例,2011年广东汽车零部件出口达到26.9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0.9%,对美国、欧盟和日本曾主要市场的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3.4%、22.6%和14.1%。此外,对韩国和东盟国家的零部件出口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然后,出口势头旺盛的背后,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仍然不得不引起我国相关企业的忧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然是出口企业应有的态度。目前,美国交通部DOT认证、欧盟经济委员会E/e-Mark认证、欧盟的整车车型认证(WVTA)、俄罗斯的GOST认证、尼日利亚的SANCAP认证、加拿大机动车安全标准(CMVSS)等,这些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据了解,我国汽车零部件质量问题很多,最关键的是技术质量保障体系有差距。跨国汽车企业都有一整套整车、零部件和材料标准,对相关产品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和实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比如,某跨国公司对于汽车塑料涂层的性能要求设计项目就多达几十项,包括颜色、光泽、气味、硬度、附着力、耐磨耗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而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有的项目无行业监测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很难控制,技术无法升级。汽车零部件测试标准、方法和技术落后,制约了国内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环保要求的提升也使得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面临“绿色大考”。譬如,欧盟对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实施采用了的整车型式认证(WVTA)制度,我国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此就十分担忧。该认证处除了涉及整车和零部件基本性能、质量控制体系以外,还对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汽车拆解技术、废旧零部件在循环利用技术,以及降低有害物质使用率提出了要求。

一位车企负责人对记者说,根据WVTA要求,该企业未能在国内寻找到符合欧盟要求的汽车空调制冷剂泄漏的检测机构,该公司只好将产品运送至瑞典的沃尔沃实验室进行检测。而国内轮胎龙头企业玲珑轮胎为了达到欧盟要求,其轮胎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芳烃油全部依赖进口。由于其欧盟供应商已经通过国外检验测试机构的认可,因此玲珑轮胎完全能够符合多环芳烃油含量极限值的要求。然而,由于进口芳烃油的价格价高,其他企业采用更为环保的进口芳烃油的比例并不高,而另一方面,国内芳烃油又缺乏相应的标准,因此企业一旦采用,就极容易受到欧盟技术壁垒的限制。

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欧洲的屡屡碰壁,说明中国国内的相关标准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其实,早在2010年,由于出口车辆无法达到欧盟标准,华晨汽车就停止了出口欧洲市场的计划。据了解,欧盟从2012年开始实施汽车碳排放控制标准(120克/公里),并同时开始对销售的新车征收排放限额税;美国要求汽车生产商在2016年之前在加州销售的汽车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0%,目前已经有13个州加入。这不仅对国际车企巨头、对于中国车企更是严峻考验。

中国机电商会专业人士坦言,来自汽车成熟市场的严格标准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重大非关税壁垒,整个认证过程费时费力费钱,因此不少国内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均表示难以应对。

借力第三方机构成为通用做法

由于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因为检测项目也极为复杂。对于国内零部件生产商来说,不管是将零部件提供给国内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汽车制造商,还是将零部件供应给国外车厂,都需要先在国外整车厂或其认可批准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将产品出售,这就意味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克服沟通不便、费时费力和成本增大带来的障碍。所幸,有不少国内和国际级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开始将服务盯住了这个领域。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汽车内饰和电气电子零部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费用已经达到1.79亿美元,并且在未来5年,中国所需要的检测服务可望每年递增20%。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相关制造企业正可以利用这种便利来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有鉴于此,德国莱茵TÜV于上年年底与德国爱达克(EDAG)合作,成立了中国境内第一家为国外整车厂认可的汽车零部件检测试实验室,可为国内零部件厂商依据国外整车厂或客户特殊规定的质量及实验标准,在国内完成检测认证工作,可检测的项目包括内饰件、电线电缆、控制单元、插开关、保险丝等各种组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方兴未艾,各大检测机构纷纷看好这个行业。2012年2月,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在天津与国内汽车研究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展开广泛且深入的合作。根据此合作谅解备忘录,UL与中汽中心将在新能源汽车系统/产品/组件的测试、测量设备、计量、校准、标准制定等方面具体展开业务和培训工作。

汽车零部件检测涉及的范围较广、检测项目较多,仅以比亚迪为例,在新车投产上市前,需要通过多大50多个项目的测试,如操作性能(涉及传动、悬架、轮胎、电子系统等方面)、安全性能(涉及碰撞、机构、视野、灯光、制动、转向等方面)、环保性能(涉及动力、节能、排放、噪音等方面)。因此,国内相关企业在选择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时候,能够提供全面综合、一站式服务的检测认证机构将是其更合理的选择。

SGS的行业专家表示,质量控制不仅仅局限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从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进行质量控制。因此,企业更要重视在产品验证和工艺确认两方面即将加大投入。而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则可以帮助企业在生产前期就把好质量关,实现从“帮助客户发现问题”到“帮助客户预防问题”的转变。

(作者单位:中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

上一篇:让出口单据安全地“飞” 下一篇:伦敦奥运创造品牌营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