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师饮茶:让心灵“解套”

时间:2022-01-27 04:45:22

与上师饮茶:让心灵“解套”

上一篇,我们谈了归零的心态;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内心的解套。

最近有弟子来看我,聊起他的股票投资。可以说,这是个不幸的投资者,3000点的时候进入股市的1000万元,如今只剩下600万元。他问我,有生之年能见到解套吗?我说,解套这个词很有意思,你不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又一个的套子里面吗?

在股市上被套牢,是有形的。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一把无形的枷锁,锁住了你的思维、语言、行动力、道德感、价值观。说实话,在商界人群中,身、心、灵被困扰、被套住的情形非常普遍。人们有时候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痛苦,但又不知道是什么绑着自己。有人说,“人,生而自由,但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心智模式,就是这把看不见的枷锁。

那么,心智模式是什么?通俗点说,是我们在行为和表达的时候,暗中遵循的但又不以为意的一种思路。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不小心掉到瀑布底下的深潭里,他一掉下去就有一个本能的反应——游到岸边来。他拼命游,但根本游不动,挣扎了20分钟后耗尽体力而亡。死了不到一分钟,他的尸体就被冲到岸边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深潭的水底有涡流,只要你任身体沉到水底,就能把你冲到岸边来;而你越抵抗,按照本能的反应抗争,反而无助于事。后来有人说,“他生前努力要做到的事情,在他死后的一分钟之内就实现了。”这说明什么?那人的心智模式是:掉到水里了,我就要游出来。实际上,你就被“套牢”了。

有时候,一个企业被“套牢”,跟这个企业领导者的心智模式被套牢有关系。有人称其为内心的魔障。你发现,有些企业不停地在变革,但始终是一种厄运循环——越变革越糟糕,越糟糕越变革。那是因为领导者对这件事情的判断一开始就错了,而他从来不会去想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什么。其实,企业在陷入困境时,除了挣扎,领导者是不是该自问,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有问题,其背后是否还有一种制约性的东西?不这么思考的话,我们难免会“永远在做同一件事情,却一直希望不同的结果”。

就像我那位弟子一样,很多人都想解套——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被某种东西给套住了:婚姻有问题,老板有问题,公司有问题,行业有问题……所有的套,都归罪于外。这就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你自己的问题。有一个说法,叫做受害者心态,就是你总是觉得周围当道,草包横行,致使自己郁郁不得志。我们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可恨之处往往是他自身意识不到的。在美国辛辛那提关重刑犯的监狱里,囚犯最后留下的各种独白,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有问题,总是把犯罪原因归咎于社会、朋友、同事、家庭。这样一种心智,恰好是我们不能获得解脱的主要原因。

心智模式其实是一种癖好。这种癖好就像意识雷达一样,比如,你对“公正”有癖好的时候,对“不公正”就会产生一种敏感,当接收到“不公正”信息的时候,你就会作出反应。其实,有些事本无所谓“公正”与“不公正”。但是,当别人明明没有敌意的时候,你感受到敌意,那么你作出的行为,就是有敌意了,而别人也能够接收到,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职场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些员工,在骨子里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看谁都不顺眼,见谁都是一滩烂泥,他会无意识地用那种不屑的姿态对待所有的人,包括他的老板。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正向反应回馈机制:他对老板很嚣张,老板说,你是我手下还那么嚣张,我就要打压你。他反过来说,我这么优秀的人都已经是你下属了,你还打压我,我要反抗……这样的员工,你不仅要同情他,更要帮他分析心智模式是不是出了问题——这就是关于解套的问题了。他要想在工作岗位上不再被领导打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思考一下领导是不是发出了善意的信息,那样就会形成另一种良性的回馈机制。如果不能够从内心去解决问题,他就被套牢了,永远无法解套。

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你不能从最根本的动机和欲望里面,找出你的心智模式,你就会一次又一次地犯下同样的错误。这就是西方谚语里面讲的,只有从未的女人,没有只偷过一次情的女人。巴菲特在讲到投资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第一次不诚实,第二次不诚实,我不能够指望他以后会诚实。”因为,他的心智模式就是不诚实。

好了,你是否意识到什么东西成为你内心的魔障?你能否试着解读你的心智模式?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心怀不满的话,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停下来,给内心解套。

上一篇:Yanmer:商业版“脸谱” 下一篇:股市:刺激VS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