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血糖的两种不同方式的临床对比

时间:2022-01-27 02:40:34

测定血糖的两种不同方式的临床对比

[摘要] 目的:将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与传统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进行比较,了解两者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使血糖测定方法更为方便、简捷。方法:共选住院患者108例,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以末梢血糖法、静脉血糖法同时采取标本,测定空腹血糖,共取标本108对。 结果:非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39 36(P=0.000 1),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77 65(P=0.000 1),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88 74(P=0.000 1)。直线回归方程:糖尿病组为Y=0.974 851X+0.057 161;非糖尿病组为:Y=0.982 11X+0.040 692;糖尿病+非糖尿病组为Y=0.972 252X+0.087 307。结论:两种方法测试血糖的结果表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直线正相关,而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为直线正相关,以上结果均显示末梢血糖略高于静脉血糖,可用以回归方程进行校正。

[关键词] 血糖测定;血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56-02

采用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简称末梢血糖法),与传统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以下简称静脉血糖法)进行比较,用One Touch Ⅱ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与传统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住院患者108例,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7.47±13.85)岁,糖尿病组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7±12.67)岁,所有患者均以两种方法测试血糖的结果表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直线正相关,而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为直线正相关,以上结果均显示末梢血糖略高于静脉血糖,可用以回归方程进行校正。同时采取标本,测定空腹血糖,共取标本108对。

1.2 方法

1.2.1末梢血糖法

取患者指尖末梢血1滴,滴入已启动并插入试纸的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 Ⅱ血糖仪中,45 s后读取血糖值。

1.2.2静脉血糖法

与采取末梢血标本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2~3 ml,送检验科生化室,由专人操作,以Vitatron ISP 半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值。

1.2.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美国SAS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及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及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1。

2.2两组直线相关系数

非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39 36(P=0.000 1),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77 65(P=0.000 1),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直线相关系数r=0.988 74(P=0.000 1)。

2.3直线回归方程

糖尿病组为Y=0.974 851X+0.057 161;非糖尿病组为:Y=0.982 11X+0.040 692;糖尿病+非糖尿病组为Y=0.972 252X+0.087 307。

3讨论

两种方法测试血糖的结果表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直线正相关,而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的静脉血血糖与末梢血血糖结果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为直线正相关,以上结果均显示末梢血糖略高于静脉血糖,可用以回归方程进行校正。此结果与赵传卫[2]、朱爱民等[3]研究结果相似。末梢血糖法与静脉血糖测定结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情况紧急或当时不能进行静脉血测定时,末梢血糖测定也不乏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特别是现在临床上已开始对无症状者进行体检,微量法血糖快速、方便,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为患者赢得了时间,保证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准确无误[5]。与王连明等[1]、刘军等[4]所做结果略有不同,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及正常空腹组两种方法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为直线正相关。原因可能与所用仪器及方法不同所致。

本试验结果证明,One Touch Ⅱ血糖仪可用于临床检验末梢血血糖,功效与静脉血血糖相似,通过比较,该仪器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并只需一人操作,痛苦小,采血量少,结果回报迅速等特点,非常适合于临床医师使用,便于对不明原因昏迷、糖尿病酮症等急重症的迅速诊断与治疗,便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血糖的监测,还适用于大规模的糖尿病普查或筛查。

[参考文献]

[1]王连明,辛晓敏,刘晓民,等.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1:1345-1346.

[2]赵传卫.血糖值的即时检验法与酶法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9:560-561.

[3]朱爱民,刘阔叶.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10:446-447.

[4]刘军,马朝梅,王柳燕.探讨不同检测方法测定血糖的相关性[J].实用医技杂志,2006,11:1854-1855.

[5]许希红.快速手指血糖和静脉血清血糖测定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466-467.

(收稿日期:2009-03-24)

上一篇:探讨溶血对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 下一篇: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