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探析

时间:2022-01-27 12:56:41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探析

【摘要】从1992年开始我国告别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为了融资发展,很多公司纷纷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对财务管理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尝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一、前言

1992年我国告别计划经济时代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三十多年当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公司,随着这些公司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催生出大量的上市公司,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WTO第143个正式成员,到2012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2001年的1154家,增长到2012年12月的2494家,这样的数据变化也显示出了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对财务报表数据的要求更加严格,围绕这些数据所表现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期望变化,因此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背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内容重点是讨论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二、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

(一)关于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具体包括:筹资的风险、投资的风险、资金运作的风险、收益分配的风险等。

筹资的风险;公司筹资渠道可以分两种,第一种是外部借入资金,第二种是来源于所有者投资。借入资金筹资的风险可以比较明显的察觉,因为它拥有完善的手续和程序,有法律做最基本保障。所有者投向公司的资金可以归类为公司自有资金,所有者投资的风险主要在于这些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利润具有不确定性。这些资金如果没有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中产生良好的经济利润,没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就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给日后的筹资计划带来消极的影响。

投资的风险;投资的风险主要指因为公司的投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效益,因而影响了公司盈利水平以及公司偿债能力所导致的风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划分为三种:

第一,公司预期投资的项目没有按时开工生产经营,无利润进账;或者项目投产,但是出现经营损失,降低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第二,公司投资生产经营的项目虽然没有发生经济损失,但获取的利润比较低,甚至低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第三,公司投资生产经营的项目没有经济损失,获取的利润率也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却低于公司整体的投资利润率。

资金运作的风险;公司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所经历的过程从投入购买原材料,加工原材料为成品销售以后转化成结算资金,获取利润后就成为货币资金。两个转化都带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称为资金运作的风险。

收益分配的风险;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实现的财务成果利润对投资者的分配。公司收益分配的风险有两个来源:首先是因为经营环境的影响以及会计财务方法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收益确认风险;其次是对公司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二)关于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已经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控制和处理,以相对最低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作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财务处理活动。

财务风险管理为公司全面有效运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益性,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数据库和信息库,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更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成因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第一,一些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上市公司按照规章制度组建的一个部门,但很多上市公司的中高层财务管理者,风险意识还是跟不上实际的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影响,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判断甄别的应对能力,这构成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一个潜在隐患。第二,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还不够健全。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指的是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可以相互联系制约的关于财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很多上市公司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成因。第一,公司的股权过分集中。我国经历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很多大中型国有公司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转型为股份制公司,但仍然有大量公司国家控股的比例庞大,这种现象容易使上市公司中相对应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很难有效行使职责,中小股东的权利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时间一长,这种不太合理的现象逐渐变的普遍,公司缺乏活力。第二,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环境体制中,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根据相关法律制度,上市公司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选择合理的方式通过相应的渠道对一些信息进行披露,这个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常常对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融资的信息进行扩大化宣传,对不利于公司发展的真实信息予以减化披露甚至不披露,更有甚者伪造虚假的经营信息欺骗投资者。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信息的披露及其约束的制度还没有完善好,尤其对违规的公司处罚的力度不足以对其形成震慑。

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上市公司中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根据上市公司中财务风险的来源总结,可以将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保持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以及债务的资金规模决定了一家上市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资产结构对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会因为不同公司所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对于任何行业来说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抵抗需要变现的财务风险的能力。

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和规模。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债务规模必须和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相适应,在公司进行债务偿还的过程中,只有被划分为所有者权益的那部分资产才可以作为偿还债务的来源,这个范围应该低于公司净资产的规模。

合理的调动货币资金,建立风险基金。防范公司财务风险,需要公司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相对合理调度与安排。公司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元化经营战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去分散公司财务风险。建立风险基金,这意味着公司在面对未知的偶然性重大损失的风险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可以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将这种偶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处理。

逐步的完善防范财务风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的公司制度是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前提,它可以使公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能够相互监督和约束,将公司的权利平均分配,使责任和权利法律化,更加正确的处理包括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内的公司内部关系,以及包括政府、债权人在内的公司外部关系,要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需要公司的自我总结,也需要适当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强化管理层财务风险的意识,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从过往的经验可以发现,有些上市公司比较盲目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战略意识模糊,在众多从事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营业务占比很低,从事业务经营之前往往缺乏规划分析就直接进行投资,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该明确的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确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提高公司投资的回报率,减少由于盲目追求规模而造成的投资损失,提升资产收益率。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公司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防范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虽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并不能很好的对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保障,一些上市公司人治现象严重,管理层的权利远远高于规章制度,合理的给公司的管理者赋予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公司的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提升公司控制风险的综合能力。

加强上市公司组织规划的控制。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控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分别是关系到法人治理的机构方面和公司管理部分的规划设置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问题,财务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危机问题的发生。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上市公司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去发现、分析与处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多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明确公司部门和员工的具体职责与权利,保障制度的可靠性。上市公司还应该规定设置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通常来说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个: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设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经验知识去识别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同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用以解决的对策。通过以上财务风险管理步骤认真严格的监控影响公司生存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的应对各种财务资金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不但要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而且要完善其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同时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使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沈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

[2]罗晓敏,马忠.浅议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及防范》[J].中国软科学,2002.

[3]黄宇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

[4]刘进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

[5]王海侠.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舞弊的防范》[J].会计之友,2008.

[6]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陈功.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11.

上一篇: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试析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中心作用